杭州嘉里中心——素来被戏称为G里中心,而位于凤起路C6站口附近的星巴克,则是一个“堂而皇之”的据点。
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杭州分会要在嘉里中心星巴克举行志愿者例会。晚上8时许,星巴克内外座无虚席,尤其是在咖啡店外散落的椅子上乌央央坐满了人。
“是熊圈聚会!”我被人这么一提点,恍然大悟。
果然,看到了一位“熟人”。说是熟,不过是点头之交,此人长期“混迹”于城西的某个健身房,练的健壮无比——架起的胳膊、外八的走姿——这一系列的“隐翅症”,还有圆滚滚的肚子——这是熊圈典型的特征。
不过,他却是有礼貌的很,因为自身比较大只,在人来人往的走廊、过道或者卫生间出入口的时候,他总会侧身立住,点头示意对方先走。
门外是群“熊”争霸,而店内则在上演唇枪舌战。
貌似90后已经陷入了职业危机,在谈及个人近况的时候,不少人表现出了些许的职业焦虑。
互联网寒冬、跳出舒适圈、发展方向、杭州房价等成为今晚的高频词。
围坐在一起的12名志愿者,各抒己见,现场分为三大话题。
“职业发展、公益运动、情感关系。”
“甘蔗男”——渣男的另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形容开始非常甜,但是最后却是只剩渣,就像是一个吃甘蔗的过程。而比甘蔗男更为卑劣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渣男。
在众人的注视下重新剥开嵌入骨肉的伤疤,这不容易。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初次交往的陌生人环境的场域下,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任。
有人把同志这样一个性少数的身份看作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可以让他从更加特殊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而且获得比大众更为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有人从个体状态和大环境的角度去解读同志运动,认为只有社会对待同志群体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好、越包容,那么个体的情感关系才能得以健康、持久的发展。
有人严肃批评了最近志愿者团队的整体风气,认为志愿者应该有别于普通的社群成员,应该肩负更多的责任,或引导、或倡导、或以身作则、或谋求变革。
杭州分会志愿者团队从2016年的几个人经过三年发展,目前已至81人,而且扩展速度还在持续加速。
但,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和数量远成反比。
志愿者的个人素养、技能特长以及对同志公益的理解却远远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得到长远的发展。反而,在这一路走过来的三年中,随着志愿者团队在杭州周边地区的知名度渐长、曝光度渐高和影响力渐强的过程中,整体素质有愈加下滑的趋势。
年龄从来不是成熟的唯一衡量标准,杭州志愿者团队由70、80、90后构成,大家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等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杭州团队以多元的态度和胸怀广纳仁人志士,接受并认可大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因此,我们才要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有行动力、有影响力的同志组织。
那么,组织和群体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交友平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这是一个群体。
微信群、QQ大群里每天隔空对话、争当屏幕键盘侠的人们,这是一个群体。
组织则应该是有严格共识、有核心领导、有统一行动的成员集合。
那么,我们所谓的志愿者团队,这个本应该是组织的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闲聊、斗嘴、斗图、无病呻吟。。。
今天去哪里吃什么?明天去哪里买什么?
我的脸要整下,你的图是P的吧!
那个谁谁谁跟谁谁谁好了,这个谁又跟谁上床了。
就是没有人关心杭州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更谈乎同志群体未来的兴衰!
大家真的非常沉迷于这种肤浅的、表层的互动状态,难以甚至不想自拔;大家也真的非常愿意享受这种精神麻痹的刺激,以为这个团队就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逃避现实、自欺欺人一直是我们人类最擅长发挥的技能。在外面的世界要谨小慎微的夹着尾巴做同志,在内部就肆无忌惮、可劲造作表现出一个“死基佬”最原始的本色。
娱乐至死啊,同志们。
我们给你自由、任你发挥,请移驾浙江1、2群和杭州大群,这里是杭州志愿者团队,请在你重新认识了志愿者这样一个身份后,欢迎再来。
某位同志这样说:“有些志愿者是不是理解错了志愿者这个词?人家原来的意思是有志于实现某个事业,愿意做出牺牲的人。某些人可倒好,把志愿者当成了老子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意思了。。。”
你当初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司马昭之心”,大家都明白的很,无非是想认识几个朋友撩骚下,或许还能发展成对象,因为相比大群那帮人而言这里的素质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极少人是抱着促进同志平权的精神,逆风而行。
社群的发展早已进入2.0版,不该再是重量不重质的——捡到筐里就是菜的心态了。
一场活动能不能办、办不办的好,这跟志愿者数量没有必然关系,同志运动的发展是要影响更多的人,但是这些人未必个个都适合去当志愿者。
充分发挥好领头羊、排头兵的角色,才是一个团队永葆旷日持久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切勿使得劣币驱逐良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