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加剧,背后各有大国的影子。
俄土战争和今天的高加索小国冲突有什么影响呢?
1.种子
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斯坦丁堡之后,其亡国公主索菲亚开始流亡罗马,开始寄人篱下,仰人鼻息。
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1462年继位成为伊凡大帝,此时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以及基辅地区的统治已经式微。伊凡为了填补蒙古之后的权力失衡,急需从外部引进力量来维持新帝国的统治。
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保罗二世十几年来一直记得拜占庭帝国从东方传来的呼救,那些东方的突厥人一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头顶。保罗二世决定利用索菲亚数十年来仇恨来整合东方的东正教,同时对抗东方的突厥人。1469年索菲娅·帕列奥罗格,拜占庭的公主远嫁遥远的东方莫斯科公国,而且是填房。
伊凡三世在1472年迎娶索菲亚公主之后,正式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也称为第三罗马帝国。Russia也是Rome的同根词汇,而罗马帝国的双头鹰logo也在蛮荒的莫斯科大公国树立起来了。
索菲亚公主在寄人篱下的罗马还是遥远的莫斯科公国做出选择时,她已经知道她将面临的一切。但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她如勾践那般开始卧薪尝胆等待机会,剪除强敌。玩宫廷斗争,那些信仰东正教的半野蛮人还不是这位公主的对手。
1490年,伊凡三世的长子、莫斯科大公国王储伊万患病卧床。伊万是伊凡三世和前妻,也就是特维尔大公的女儿玛丽娅所生,当年这门亲事还是伊凡在七岁时由父亲瓦西里二世做主定下来的。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在法律上是伊万的后母,向伊万推荐了她身边最好的一位拜占庭医生,还是当年索菲娅嫁入莫斯科时从罗马一起带过来的。过了两个月,王储伊万不治身亡。
公国内顿时传言四起,说索菲娅公主借治病为名,谋杀了伊万,以便索菲娅和伊凡三世的长子瓦西里三世能够成为王储,继位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迁怒于索菲娅,认为是索菲娅在幕后策划了王储之死的阴谋。但是没有真凭实据,伊凡三世只能把治病的医生处死。为了安抚伊万的妻子叶莲娜和城中贵族们,伊凡三世宣布,将孙子,也就是伊万的儿子,年幼的季米特里(1483年生)立为王储。
后妻索菲亚希望自己的儿子瓦西里三世(1479年生)为继承人,于是一场宫廷阴谋在秘密地酝酿之中。阴谋败露后,索菲亚和瓦西里遭到贬逐和监禁。
1498年,伊凡三世为孙子季米特里举行了加冕仪式。1500年,瓦西里反叛,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不得不做出让步,于1502年授给瓦西里大公称号,并监禁了季米特里和他的母亲。
瓦西里三世即位之后,继续伊凡三世的开拓疆土的事业。在西线,莫斯科军队节节胜利,在同立陶宛战争中占领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当时立陶宛的三分之一领土。1505年伊凡三世逝世,瓦西里继位成为伊凡四世。索菲亚的瓦西里成为俄土战争的种子。
2.土壤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俄罗斯的发展开始触碰到了波罗的海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开始干预俄罗斯的对外扩充。
1676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开始合并,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反对其合并,并且军事进攻乌克兰,爆发第一次俄土战争。此后,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在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也是第十一次俄土战争。俄国在历次战争中透支太多的统治成本,国内各阶层矛盾激化,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之后矛盾没有完全消化掉,又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之后,新生的俄国开始与德国单独媾和退出了一战。作为队友的法国和英国目瞪口呆。
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初期,奥斯曼帝国取得多次重要的胜利,如加里波利之战和卡塔之围。1917年俄罗斯又因为战争而崩溃,所辖的属地仅剩在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但是因为英法开始给奥斯曼土耳其国内的集团许诺,导致其国内第一大集团阿拉伯人开始倒戈,削弱了帝国的实力。
1916年的阿拉伯起义让奥斯曼帝国在中东战线的良好形势逆转,这样,帝国的第二大穆斯林集团阿拉伯人脱离帝国。内政部长穆罕默德·塔拉特对土耳其国内亚美尼亚人成立第五纵队的可能表示忧虑,下令逮捕亚美尼亚领袖,要求实施特西尔法,开始大规模驱逐及屠杀亚美尼亚人,强行将数千人带到叙利亚沙漠的营地,事件演变成种族灭绝。在战争时估计有150万亚美尼亚人因饥饿、缺水、暴晒、盗贼掠夺而死亡,是为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亚美尼亚人遂以凡城抵抗战及成立西亚美尼亚政府作为回应。土耳其政府则指责亚美尼亚人在安那托利亚西部勾结入侵的俄国军队,俄军里就有亚美尼亚志愿军。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内战,即白军和红军的战争也是第十二次俄土战争。由于“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境内成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即爆发了红军与白军的内战。英、法、美等国派军队干涉,帮助白军,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国团队。但那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身难保,基本上沦为协约国的殖民地,帝国只能用自己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大咽喉为干涉军提供后勤服务。
1920年,凯末尔领导的军队在西方击败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残存领土的协约国军队,同时在东方镇压了亚美尼亚人的叛乱,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成为临时政府的首脑。1921年苏联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签署《苏土友好条约》。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俄国红军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击败了领土上的所有反对势力(英、法、美,奥)的军队,使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能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在此期间有一百万人逃离俄国,到欧洲或者波罗的海诸国,他们被称为白俄,这些人又有不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
3.影响
苏联成立后,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成为了苏维埃的加盟共和国。这两个民族的矛盾变成了内部矛盾,所以没有发生剧烈的冲突,而凯末尔的现代土耳其对于泛MSL也是强力压力,所以这两个民族一直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苏联解体之后,两个民族又以独立的国家出现。当年为了平衡地方势力,阿塞拜疆中一部分领土阿卡中亚美尼亚人被划分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一直希望拿回这块土地,希望阿卡能够独立后,加盟到亚美尼亚。这是现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亚美尼亚人主要俄罗斯人走的更近,也一直在俄土战争中成为俄的盟友,同时也是受到东正教的影响。而阿塞拜疆和土耳其人走的更近,土耳其一直在打压亚美尼亚人,甚至灭族亚美尼亚人,土耳其的支持加剧了这次的冲突。阿塞拜疆主要也是信仰MSL,所有宗教上和土耳其更近。宗教的原因又加剧了这次冲突。
12次俄土战争一直影响到今天的高加索的两个国家的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