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剽悍离我不再遥远

作者: 心探愚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9:59 被阅读194次

三月初,在只知道行动营每天要打卡,并不清楚实际任务的情况下,我就说:“三月不剽悍,四月不出门”。要是完不成任务,四月份我就独自面壁一个月。敢这么说,其实不是我豪情满怀,而是日子太闲。

这一转眼就到了四月,要复盘总结了。我在脑子里搜索这一个月来的印象,就像是囫囵吞下了很多东西之后,才回头想要辨别出其中最特别的滋味。此时,三个最深刻的感受从拉拉杂杂的背景中清晰地凸显了出来。

1.践行到极致,真的很可怕!

原来的我是这样——

以前我一直觉得“极致践行”是一句口号。口号的意思嘛,就是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永远达不到,所以心里记着就行,且行且看,就像“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样。

我一向自恃做事认真,只有我挑剔别人的份,所以看到“极致践行”这个口号,心里只是想:嗯,是啊,做事就是应该认真。此外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没想到在行动营,居然会有心里“哇塞”的时候,还不只一次。

行动营是这样——

戚泽明老师在演讲课上居然强调:演讲的初稿和终稿字数最少要10:1,而他自己为准备3000字的演讲,写了20万字的初稿!
钱媛媛老师也提到,自己为争取一次演讲机会,提交了三份讲稿;获得机会之后,为了准备好这次演讲,她把稿子修改了100遍以上!就连给我们这些社群里的演讲小白分享,听得出来,她也准备了逐字稿,严谨而详实。
赵冰老师把讲书这么一件“小事”做成了一个系统流程,还开发出了培训课程。
……
他们的极致,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除了老师们,社群的运营团队也让人意想不到。平常只是感觉到群里随时都有人在用心照看着,但我当了一次“小当家”——实习群主,才真正对于他们的工作有了一点体会。

一二连长半夜一点还在和我讨论第二天的工作,而当我挣扎着爬起来赶在六点“开灯”时,排长、活动官……好几位已经在等着一起主持群里的事务了。

渐渐发现,这不是偶尔发生,而是他们的日常。“披星戴月”也就是这样吧?

他们是这样做事的,也难怪,在我觉得文章再也无从下手修改的时候,连长和苏宝还能指出需要删减的地方,点评官能抓出一个缺少衔接词的段落开头……

这……实在把我给震到了。我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有过“我还不够认真”的感觉。只能服气地承认:没有遇到高人,是圈子太小!

碰撞后的反思——

再想想自己,一开始其实是漫不经心的,前两天都只用了半小时就写完了打卡文,后来受了刺激,才逐渐上了心,每天认真思考如何把文章写得有料又好看。在这样的氛围,再有任何敷衍,都会感觉自己已不能直视。

我也开始琢磨一件事:我的人生中,有任何做到这样“极致”的事情吗?读书时的认真其实不能算,因为那是父母和老师要求的,并不是我主动鞭策自己做到的。这样问的时候,只觉得心越来越虚,像要坠入深渊。

如果,我还没有真正极致地为任何事情主动付出过,面对这已然溜走的三十多年人生,情何以堪?

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这是前几天的“奇葩大会”上,一位经营“死亡体验馆”的嘉宾讲的。

这话我琢磨了很久,才感觉领会到一点点其中的意味:如果生命力在每个时刻都充分地投入,燃烧,下一刻就是崭新的,不会带着遗憾的牵扯。这种状态中,有极致的美。

这就是我现在理解的“极致践行”:无论决定做什么,都要尽力做到无以复加。

2.写作和演讲也需要工匠精神

原来的我是这样——

很多年以前,在周国平的文章里看到一句很美的话:写作是生命的流淌。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并且从那时起就认为,写作就是坐下来,任灵感引导笔端的美妙过程。所以,我对“行云流水”情有独钟,也对一切“术”、“程序”、“方法”之类的东西不屑一顾。

为什么这样的天真想法得以存留至今?因为这些年我都不需要写作。

行动营是这样——

打卡的文章要求对当天的阅读资料发表感想。一开始的两天,我只是絮叨,因为我简单地认为是写读后感。直到第三天看到获得“最佳勋章”的文章,才恍然大悟:人家提交的是真正的作品啊!清晰,完整,流畅,优美,写法也很多样:有童话,散文,对话……

打个卡这么认真?再一次,我被震到了。

从那时起我才郑重起来,拿出压箱底的本事,对标题、结构、语言都不敢再马虎。很意外,在第三天获得了“最佳勋章”,大受鼓舞,也从此每天都瞄准“最佳”,尝试了各种花样:编故事,穿越体,童话体,清单体……

写了一个多星期,就感觉有质量地日更并不容易,打卡时间也越来越晚,几次都拖到十点以后。这时我才想:自从上大学到现在,何时如此密集地写过文章?还真没有过。

灵感枯竭得猝不及防,只好老老实实听晚间的写作课。讲课的老师都是需要频繁地写作或演讲的,当然他们的经验最有参考价值。好几堂课听下来,有些无奈地记下人家的“套路”,我才对写作这件事有了真正的反思。

碰撞后的反思——

没有花样,是练得太少;
没有素材,是积累太少;
没有灵感,是思考太少;
……
每一样都是日常功夫,哪里是灵光一闪就能打雷下雨的?

正好这段时间听完了《学箭悟禅录》,书里讲述了日本的射箭大师如何以艺入道,要点是要练到一切动作都变得完全自然,放松,不用思考,与弓合一,才能体会真正的“弓道”。

那写作和演讲不也一样吗?没有一开始的练,哪里来的娴熟,自然,流淌?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竟然迷茫了这么久。

我建立了素材库,选题库,搜集灵感、金句的文档,以及文章的检查清单。做完这些“必备套路”,终于感觉两脚落了地。

3.人心之间只有“主动迈一步”的距离

原来的我是这样——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沉默而内向的,哪怕已经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如果没有得到邀请,也不会主动发起对话。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比较冷漠,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接触之后才会了解我。

对此,我经常很无奈。我的心明明是热的啊!对不相干的人,我都常常充满人性的关怀,如此的真诚,怎么别人会看不到?

我决定改变这一点,拿行动营当实验室,毕竟这个环境看上去积极又安全。

行动营是这样——

我从每天点评老铁的文章开始了对自己内心的“试验”。一开始大家都不熟悉,互相都以点赞为主,但我赞了优点之后,总会给出一两个优化的建议。每次,我都不知道这样的评论是否受对方欢迎,所以心里有些忐忑,这消耗了一点点勇气值,不过我坚持着做了。

有时间的时候,会到群里讲个笑话,或者给正在进行的话题“加点油”,积极回应,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也是刻意锻炼自己才做到的。

看到别人有什么需要帮一把的事情,我也主动联络,提供帮助。心里真觉得这热情得简直不像我啊!

再后来,还因为主动分享心理学知识,得到了带领讨论“原生家庭”问题的机会。

慢慢地有很多老铁加我为好友,说我的正能量鼓舞了他们。看到小小的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各种示爱的表情包,我觉得另一个屏幕后的热忱是那么真实。每个心灵都好像一个放大器,我发出的任何一点善意到达它们之后,都被放大了好多倍再反弹回来。

碰撞后的反思——

经过这段时间的互动,我现在甚至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人来疯”体质!在和别人的互动中,常常说着说着冒出自己都预料不到的好主意。

在这样的地方,没有任何一点心意会被忽略,每一念都有回响。试验成功!我决定把敞开心扉挥洒爱心扩展到大大的世界!

未来,愿就此剽悍前行

记得三月初,天气乍暖还寒,而现在,已然春暖花开。

我在感觉自己跑不动的时候,加入了行动营这个高歌猛进的大部队,和大伙一起不知不觉就走了这么长一段路。看着全连积分第三名的成绩,我知道自己还称不上“剽悍”,但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让我已然离剽悍不远。

行囊已经装满了资粮,未来,向着灯塔剽悍前行!

相关文章

  • 这个春天,剽悍离我不再遥远

    三月初,在只知道行动营每天要打卡,并不清楚实际任务的情况下,我就说:“三月不剽悍,四月不出门”。要是完不成任务,四...

  • 不再遥远的春天

    看到那暖暖洋溢的阳光了吗? 看到那偷偷返绿的小草了吗? 听到那不在凛冽的风声了吗? 听到那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吗? 是...

  • 写在秋天:原来一个人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

    曾经我以为天空离我很遥远,草原离我很遥远, 山顶离我很遥远 ,大海离我很遥远, 你离我很近, 可是你看, 都是曾经...

  • 2021-01-25

    昨夜看到了你的微笑 顿感春天不再那么遥远了

  • 这个春天不再寻常

    一树嫣红,站在太阳边缘 手挽南风,驱散山野之寒 清浅中冷香凝蕊 守望,沉积了一冬的念想 我想攀上天空 让阳光给予我...

  • 天气转暖,春天已经不再遥远

    这两天山东的天气真的是,热到夏季,好久没出去散心,突然出去发现,很多人已然换上了夏装了,是啊,春天已经来了,又是一...

  • 随笔(八十一)

    忽然感觉你真的 像春天的山花 秋天的月亮 离我那么遥远 我只能远远的欣赏 却不能触摸

  • 情绪平衡,改变你生活的第一步

    2018年真是多事之年,“癌症”这个词离我不再遥远,近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的朋友、同事,3-5个人中怎么也有1个人...

  • 这个春天是不是还很遥远

    即将迎来三月的天 还不曾感到春天的暖 头顶仍然阴霾密布 脚下依旧暗湿潮滑 树叶上沾满了湿润 不是那晶莹的露珠,而是...

  • 《掷地有声》金星照我心(一)

    第一次知道金星这个名字,是那个离我们遥远的星球。 第二次知道金星这个名字,依然是那个离我们遥远的星球。 第三次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春天,剽悍离我不再遥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kx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