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高血压患者,我认为自己对高血压的了解不比专科医生少。
在之前,我就得出过一个结论,只有持久的负面情绪才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最有利于健康的情绪乃是恬淡虚无,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然而,恬淡虚无这种心境只能自己体会,用言词并不容易去描述。即便去描述了,也不一定就准确。即便准确了,读的人也不一定就能体会。
最近,在日常测血压的时候,从一系列的现象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在测血压前,如果我是处在一种打着口哨的悠闲状态,一般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很正常。相反,如果自我感觉紧张、焦虑、急躁、无助、愤怒、消沉,那么,舒张压和收缩压都会高出十个毫米汞柱左右。尤其是舒张压,表现最为明显。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结论。能否自然而然地打口哨,是判断一个人在某个时段情绪是否健康的标准。
试想,一个人处在何种状态的时候,很难自然而然地打口哨?
一位参与面试某个热门职位的求职者,一位登上演讲台却准备得不太充分的演讲者,一位美军派往阿富汗前线的士兵,这些人,是很难悠闲地打口哨的。
最容易打口哨的地方,莫过于厕所,因为那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很多人都可能一边嘘嘘一边打口哨。我们在帮助小朋友嘘嘘的时候,也会打口哨,这其实是在情绪上进行带动,让小朋友跟着自己放松。
情绪导致血压波动大,血压波动大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物理损伤。血管损伤之后人体就会进行自我修复,于是就会出现斑块,夹层,动脉瘤。而这些,就是动脉血管出现硬化、淤堵、阻塞、破裂的原因。对应的疾病叫做心梗、脑梗、脑卒中等等,可谓是招招至命。
所以,人只有情绪健康了,血管才会健康。
打口哨,就是情绪健康的最直观的体现。
打口哨的好处很明显。通过深吸气慢呼出,加快了肺的循环,人体会得到更多的氧分。氧分充足,交感神经活性就会降低,血压和心率也就会随之下降。如此则形成了良性循环。
打口哨真是件好事情,不容小视啊!
可是,我在家里打口哨的时候,经常会被我老婆制止。她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做作业。还有,在家里嘘嘘嘴不吉利,这也是很多老年人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性。
我们不应该打断一个正在嘘嘘嘴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