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陈亢
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陈胡公十八世孙,孔子弟子,小孔子4O岁,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当了县宰,无为而冶,政声颇好。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思想开明,反对殉葬。《项城县志人物志》记载陈亢的哥哥子车在卫国因病去世,他嫂子与家人商量要举办殉葬礼,对陈亢说:“您哥哥不幸去世,我们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殉葬礼。”陈亢说:“殉葬并不合乎周礼。真要殉葬的话,用你们两个人才比较合适。因为哥哥在世时,是你们奉养的啊。”一句话说得嫂子和家大夫竟再也不敢提“殉葬”的话了。
勤学好问,一问得三。《论语》记载:陈亢问孔子的儿子鲤说:“你也许听到过老师的特殊教训罢?”鲤回答说:“没有啊。曾经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在厅上,我很快地走过庭前,父亲问我:‘有没有温习《诗》?’我答:‘没有啊。’父亲说:‘《诗》里面知识丰富,不把《诗》温习熟,就缺乏说话材料,事理不通达,心气不和平,便不能从容应对说话。又一天,遇到父亲一个人站在厅上,我也是很快地走过庭前,父亲问我:‘你有没有温习《礼》?我回答说:‘没有啊。’父亲说:‘学礼就是学做人,不把《礼》温习熟,品节不详明,德性不坚定,将来便不能立身处世。陈亢回到家中,很欢喜地说:“我去问伯鲤一件事,却得到了三种知识:一是学诗可以言,二是学礼可以立,三是君子对儿子也和对弟子一样教导,并不偏爱儿子。”这也是"诗礼传家"的典故原源。 尊师重道,无为而冶。在《论语学而》中还有一段故事,说陈亢问子贡,看见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熟悉这个国家的政治,感到很奇怪?子贡说:“国君认为我们的老师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所以每到一个国家,这君主,就会自动把一国的政事告诉老师,向他请教。“温良恭俭让”这个成语即来于此,陈亢当县宰也遵循的是无为而治。明代学者顾龙裳《公堂清燕》诗中,有“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就是写陈亢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专施德化不用刑罚、公堂抚琴、“无为而治”的情景。
公元前430年,陈亢在卫国病死,家人将他的灵柩南迁,准备安葬在他老家南顿。可是南行至太康“来风岗”时,不知何因,家人把他安葬在岗子上了。长子陈德在此定居守墓,繁衍生息,“来风岗”因此更名为“子禽墓村”;次子陈瑶返回老家,陈瑶(生于周敬王三十二年(公元前488年),年纪轻轻就已“身通六艺”,继承父业,讲学传道,为“一方硕儒”,终身隐而不仕,躬耕乡里。学名远播,八方学子慕名而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公元前426年,闹饥荒,在那一年四月初八这一天,陈瑶亲自领着族人到莲果池采集莲呆,施舍给周边48个村的村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后来,周围村民们为纪念陈瑶的“莲果之恩”, 便自发在莲果池北(今淮阳北陈楼村)建造了一座祠堂,取名”莲果祠”。此后每年的四月初八,周边各个村子的村民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陈楼村也被称为陈氏姓发地。
陈村陈姓为陈亢次子陈瑶后代,直到其四十五世孙陈松柏来晋营商,开启了陈姓经商的先河,尊称商祖。
陈亢支系21一65世世系表
21世:南庸公,子二长,
22世:孟宣,子二长, 23世:桡继公, 24世:鼐发公,子二长,
25世:唸孔公, 26世:壁卷公,
27世:郁子公,子三次,
28世:迈凌公, 29世:西之公,
30世:硕汲公, 31世:祚南公,
32世:宗仁公,
33世:时信公,子二长,
34世:喆尚公, 35世:连跃公,
36世:向仲公, 37世:曰尊公,
38世:端庄公,子二长,
39世:古兴公,子二长,
40世:羽来公, 41世:桂鸣公,
42世:林常公, 43世:亲业公,
44世:太传公,子三长,
45世:居礼公, 46世:仲扬公,
47世:貌生公, 子二次,
48世:疆梁公,子二次,
49世:贤修公,50世:郡淮公,
51世:希仲公,子二次,
52世:高献公,
53世:东廷公,子二长,
54世:昭文公,子二次,
55世:效贤公, 56世:代书公,
57世:右理公,
58世:彩哲公,子二长,
59世:扶尚公,子二长,
60世:昊耿公, 61世:昆启公,
62世:惟德公,
63世:松柏公,(旅晋营商)子二长,
64世:席诚公, 65世:佩道公。
(注:子二长即生二子,属长子之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