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发小那天在微信上跟我说,她要结婚了。她跟她男朋友爱情长跑了七年,两个人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如今,他们在上海繁华地段拥有一家美容院,房子和车都有了,还买了为数不少的理财产品。
在我听闻喜讯掩饰不住的为她高兴、祝福她们时,她略带忧虑的跟我说,她很怕生孩子,婚后她不想要孩子,想要做丁克,她说这也是一直以来她拖延结婚的原因。
“为什么呀?!”宠娃狂魔的我,第一次听她说到这些,不免惊讶。
她淡淡的回答:“我怕失去现在的一切。”
朋友娇也跟我谈起过类似的忧虑。所不同的是,她面临的是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她儿子今年五岁,在上幼儿园。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她老公非常想再要一个孩子。因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她怕自己生娃带娃会影响工作。
其实,很多职场女性也都存在着同样的忧虑。担心生孩子影响晋升,担心自己贬值、与社会脱轨,担心夫妻关系……
更有“生孩子是作茧自缚”一说。
生孩子是作茧自缚?而有些妈妈,她们生孩子却是破茧成蝶。
01
大家熟知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辞职准备回家养娃之前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一职。在养育两个儿子的道路上,她出版的有关亲子育儿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以及《亲爱的安德烈》被誉为“人生三书”,相信好多妈妈都读过。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更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
2003年,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为了两个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当时,林郑月娥升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那可是首长级职位。但在半年内,她主动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事处处长,职位也下降两级,原因是为了在儿子成长的关键期多陪伴、管教孩子。如今,两个儿子,老大林节思、老二林约希,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去年,带五个娃考哈佛、读博士、还出书的日本妈妈吉田穗波火爆全网。她辞职前是一名妇产科医生,现在还担任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主任研究官。她跟她的五个萌爆了的宝宝以及超爱她的暖男老公在一起时,一家七口的温馨画面是这样的。
这三位妈妈在辞职陪伴子女成长的漫长道路上,看似做了茧,但是并没有被其束缚,而是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日常积累,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了起来,最终,她们都实现了破茧成蝶。
02
其实,生孩子到底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
首先,要看你想不想成蝶。
如果生娃带娃,只让你成为了一个围着孩子屎尿屁打转的“保姆妈妈”,而无暇他顾的话。那么,你真的是作茧自缚。将来,你的孩子也会嫌弃你。
如果你只是身体暂时苟且于眼前的生娃带娃,而心怀诗和远方的话,你一定会在所有琐碎的闲暇时光充实自己,为以后身心的远行准备行囊。
不想做一件事可以有很多借口,而想做一件事多得是方法。
日本妈妈吉田穗波的座右铭是:“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如果你想做,接下来就要看你会不会做了。
日本妈妈吉田穗波说,人生只有这一次,一件一件来,哪来得及?时间不够用就想办法挤时间呗。
在我们天天晚上抱着手机刷夜,嚷着早起毁一天的时候,吉田穗波每晚早早的陪宝宝们一起睡觉,凌晨三点就起床学习,到孩子们六点起床时她已经学习了整整三个小时。做家务的时候她就练听力想论文,一点时间也不浪费。这么努力了半年之后,她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
有了想法,又知道了做法。最后,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了!
比起坚持,想和做一点都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的做,反复的想,复盘,推敲,再打磨。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在哺育孩子的闲暇,也喂养自己的头脑。做一个一直走在孩子前面的领航员,而不是跟在孩子后面的保姆。
03
2013年,我辞掉了职业经理人工作,把从小养在爷爷奶奶家的大女儿接到身边。当时她刚满3周岁,一口流利的方言,除了叫妈妈,不会讲任何普通话。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普通话标准、流利,英语日常会话也不是问题。
2014年我生了二弟,而就在昨天,小三妹刚满百天。身为三个孩子的全职妈妈,我也很注重子女教育,但同时我更关心自己的成长。在养育孩子们的闲暇时光,我开始读书写作,梦想成为作家。
在过去的5年里,整天全身心围着孩子们转的我,曾跟我的那两位朋友一样陷于焦虑不安之中。而在今年3月,在三妹航航的月子里,我参加了写作课学习,结业后我开始练习写作并试着给一些公众号写稿。我常常是一手将小三妹揽在怀里喂奶,一手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写稿和修改稿件都是趁她睡觉时。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也陆续在一些公众号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在陪伴子女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不辜负生娃带娃这段作茧自缚的慢时光,高筑书墙,广积灵粮。我相信,有梦想,肯付出,终能抽丝剥茧,破茧成蝶!
最后,要对我那两位焦虑的朋友以及有同样焦虑的女同胞们说:愿你能做茧,也能抽丝剥茧,最后破茧成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