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青岛的天气极其舒适,连吹在脸上的风都温柔了许多。教室窗外的玉兰花不知不觉开满了枝头,随着海风来回摆动,美极了。上周周末路过澜湾艺术公园的时候,发现天空中飘着不少风筝,这真是一个适合放风筝的季节,“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从心底里悄没声地偷偷溜了出来。
《村居》是七言绝句,有点难度,尤其“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总还是朦胧难解的。不过,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愿意尝试读一读,顺便亲身体验一把放风筝的乐趣,或许放风筝能帮助孩子理解“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一种怎样的“手忙脚乱”呢!
于是,周二便和孩子们约定,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由一位孩子负责第二日把自己的风筝带到教室。一大早,除了一个孩子说自己忘记带了之外,其余的几个孩子都把风筝带来了。前一天,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味,对“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散学”、“纸鸢”一类与自己生活经验较远的诗词有一定的理解,我也提前踩了点,借助照片和视频希望能缩短这首清代小诗与一九年的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课前半段带着孩子们把理解起来较难的诗词解决了。与之前发放的任务单上提前把拼音注明的做法不同,这一次我选择不加。我说,孩子们听,理解,讨论,然后尝试用着重号给不认识的字加拼音。在讨论“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候,我问:
谁会醉?谁醉了?
一个孩子说,爸爸喝酒喝多了会(笑)。紧接着有孩子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回答第二个问题,有孩子认为是柳树醉了(原因是风把柳树吹得东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一样);还有孩子认为是春烟醉了(但是对春烟的含义似乎拿捏不清楚。没关系,因为这本身就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可能有所感的词,孩子们的直觉也是对的,诗歌本就是朦胧的,那就让孩子带着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去读一读吧)。嗯,声音里隐约有春风拂面、柳条轻摆的美感。
放风筝啦!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我们带着孩子去往操场,并按照事先分组确定好组员,剩下来的时间便是他们努力的把风筝放到天上,以及放线、奔跑、仰望、调整风筝的高度,以及面对挂到树上的风筝开始围观、着急。
是的,就是这个风筝挂在了树上,风筝耷拉着脑袋,娃娃们的脑袋也开始耷拉着了。
随着放风筝的时长加长,团队之间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有孩子抱怨自己玩的时间太少了;有孩子不知道怎么往回收线或者放线;有风筝的线打结了,孩子束手无措;还有一只风筝无法正常起飞,不得不让徐老师帮助临时“维修”……
总之,中午的活动以一只风筝挂在树上结尾。
放风筝之后
我不想这么结束今天的活动,因为有些问题需要和孩子们讨论讨论。
下午终于找到了一点时间,我们决定和孩子们讨论一下体育课放风筝的事情。
“你们觉得今天放风筝开不开心?心情怎么样?”
“好!”“不怎么开心!”
“那我们聊一聊发生了哪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吧!”
就这样,我用电脑记着孩子的“抱怨”,也记下了孩子们针对每一条提供的一些解决方案。
1.风筝挂在了树上。
熔谦: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醒,让其他人远离有树的地方。
邦淏:自己放之前可以离树远一点。
天珺:选一个远一点的、没有树的地方。
俊逸:可以站在比较空的地方,站在中间放就不会把风筝挂到树上了。
2.我没有(机会)放风筝。
颂添:可以别人玩一次,再让自己玩;
甘老师:大家觉得是提前商量好颂添的这个规则呢?还是临时决定?你们怎么看?
(大部分的人认为提前商量会比较好,只有序航说要临时,我比较疑惑,并决定让序航发表自己的观点)
序航:如果不临时说的话,可能提前商量好的就会忘记。(似乎这是一个不让人满意的答案,但是细想一下,孩子有自己的理由,并且我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其好处。)
至此,孩子对公平的要求延伸到了玩风筝活动中。针对轮换着玩的时长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们发表一通也依然没有头绪。
3.风筝的绳子很难解开。
嘉怡:剪绳子。
婉瑜:让会解的小朋友帮忙。
甘老师:一点点的放风筝线。
浩旭:小朋友可以小心的把打结的地方慢慢勾出来。
徐老师针对第三个问题追问了一个问题:
绳子很容易受伤,怎样做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序航:穿上多余的衣服,防止二次伤害。
甘老师: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手容易受伤,那怎么办?
其他人给了一种方案:戴手套。
云溪:慢慢放绳子。
徐老师:如果你知道绳子很危险,做到及时提醒其他的小朋友尽量避免受伤。
4.别人不接受我的帮助。
因为时间原因,这个问题没有有效的讨论结果,连同轮流玩的时长问题,我们更愿意再来一次风筝体验日。或许,第二次尝试我们会避免一些问题。当然,肯定会有其他的问题。
但是,没关系。一次、两次、三次,遇到问题,一次一次的想办法尝试解决,就已经很好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