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我报名了中医的线上学习班,至今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我的状态和经历的内心世界,不堪直视,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
这个课程历时两年,其实就像90年代的函授课,都是用课余的时间去学习,补充或者提升;区别:函授班是线下的,而这个课是依托于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潮流,顺势、应运而生的新的学习形式。
现在的线上课已经很普遍了,我自己手机里就有不下10种。然而,我认为这个课是不同的,因为:认真,用心,专业,体系…还包括它走过了前10年的时期,该走的弯路,遇到不稳定的状态和因素,积累经验,人才培养和聚拢…渐渐沉淀、成型,稳定而固化。
昨天早上我学习了理课·第九:中医的哲学基础(三)·阳化气 阴化形。说是学习,其实就是早上醒来在浑浑沌沌之中打开课件,听着老师的课慢慢回神或者再睡过去(微信表情,各位自己脑补)。
以下是我听完课以后的感受:谢谢老师。听完这节课我也觉得对中医的亲近感更真实、有依据了,之前多多少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一些偏执、狂热(自己和“中医黑”有什么区别)。因为说不清楚中西医的区别,同时我也认为西医一定有它可取的地方——可是遇到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是想看中医,不想看西医(近5、6年是这样,之前也是总看西医)。
亚健康,西医的所谓检查、体检没有明确的结果,似乎说我们是健康的。可是我们心里都知道:等到检查出实质性结果的时候,已经晚了。
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医,更多关注“阳”的角度和层面,“导引”自己的气和心,这样就会有效地作用于“阴”:身体肉身的层面;反其道而行之的话,就只是“健体”而不是“健身”了。
当天晚上,我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却拖着没做的事情:整理了我常用的学习角,把前几年的书籍和内容收了起来,把当下学习的体系、重点,一一摆列出来。还好放得下。
20200526这两天闲下来听背景声音的时候,偶然间看了课程标注,才发现教科书我也有:十几年前就已经备下了的竖版《古文观止》。
这十几年里我偶尔把它拿下来翻一翻,却真的没有看进去过。昨天我把它拿出来,用铅笔做标注——似乎感到了冥冥之中,一个微弱的模糊的牵引的力量。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一些被洗涤,有一些被冲刷,有一些被沉淀……无它,物以类聚耳。
很高兴我的方向选对了,即便是在稀里糊涂,盲人摸象,摸爬滚打,几度衰微之中,仍然得以柳暗花明,走向了自己心之所向。
今天的增效课程里刚好讲到了“四象限事件分类”。我的感触又加深了一层。
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犹如冰山水下的部分,隐藏却真实地存在着。
分清楚本末——人生,切不要活得本末倒置了。
透过表象,透视伪装,看到最真实的、最核心的部分,作用力于它——让别人去过别人的人生,让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