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

读书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 天空和橙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22:42 被阅读0次
“必需品的严重缺乏会对人造成精神方面的损伤,其后果是一种轻度的精神不正常。例如,很多家庭的老人都会有收藏垃圾,甚至捡垃圾回家的怪癖。这是物资严重匮乏时代留给人们的后遗症。而我们这一代,又有一些人会有近乎疯狂的买书习惯。这是另一种贫乏时代的痕迹。”

因为匮乏过,所以有能力的时候,总是希望越多越好,像是可以将过去失去的那份一同补上。

“这本排版后委屈了21年才得以印出的书,买回来以后,我小心翼翼放入书架,又有22年没有去读它。我难道是真疯了不成?可是,我相信当时和我一起抢购的人们,一定有一些人也和我一样,“抢”回去之后,只是束之高阁。

这一点我是有同感的。对于喜爱的著作总是想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所有物。我那时喜欢一个作家写的一本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立刻获得,但几年过去,我一直记得,想要拥有它的念头,始终没有变过。后来,终于到了合适的时机买下它,却不愿意翻开,不知道是太过珍惜,或是别的原因。

附庸风雅是最简单的结论。可是,针对这个个案,却并不十分准确。我们只是在买它回来之前,就已经刻骨铭心地读过。”

我已翻来覆去读过,几乎能背出其中片段,重新读一遍,仍然没有丝毫厌倦。

监狱,是人类在历史上最忽略的一个角落。人们几乎不把眼光投向这个社会的背阴面。文明发展的程度越低,就越是如此。那里的生命,是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他们走进监狱,就是在踏人地狱。只不过死亡变成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已。对监狱中的生命的关照程度,至今依然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入狱的罪犯也可以获得减刑,可以监狱自考,他们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监狱不会成为永远束缚着人的囚笼,这就是进步。

我们只知道,历史的进程,与一个地区的大多数人的文明进步程度有关,与他们的人性觉悟水平有关。这个进步需要时间,一些被强制省略的过程,常常会在后面的某个时刻被历史逼着回头重走,甚至可能更加费时费力。

不禁想,那些研究历史、修正历史的人也算是伟大的存在,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而将历史修正精确到个位数的学者们,无论是出于对历史负责,还是对任何一位平凡人物的尊重,他们正在进行的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感恩。

革命派被更为激进的革命派屠杀,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却也很现实。同党派就不会分裂吗,共同目标达成以后,自然会为私心打算了。

一个人是在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认识当然也就在随之改变和深化。

过去的想法和现下不同也没有什么好愧疚的,“人是会变的”,听起来像是不好的意思,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理解并接受。江南写龙族写了十年,很多人不能接受情节走向而弃,我觉得他只是心境变了而已。

被权力腐蚀的意义,假如只是局限在金钱的范围,那就太小看权力了。权力对于一个领袖的腐蚀,最可怕的部分,当是他对权力本身的过度奢求。
卢梭的“公意”的幻想是“美妙”的。公意是公众的意志,象征着多数人的自由。个人服从公意,失去自己个人自由的同时,却获得和大家一致的“自由”。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公意”终于和“人民”一样变得不可捉摸,而真真实实的个人自由,却在眼睁睁地迅速失去。
底层民众在长期的人类发展史中,他们经历的,不仅仅是“建筑零历史”这样的悲剧,他们同时经历的,也有在王里性思维和精神文明进程中,同样“零历史”或者“短历史”的状态。这是过度美化底层民众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的根本原因。当他们长期处于悲惨的生活状态时,他们文明程度的不充分、缺乏理性的一面被压抑和掩盖,没有机会暴露和爆发。
独立的、不受上层操纵也不受公众舆论操纵的司法公正,从来也没有真正出现过。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

    “必需品的严重缺乏会对人造成精神方面的损伤,其后果是一种轻度的精神不正常。例如,很多家庭的老人都会有收藏垃圾,甚至...

  •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

    1,奥斯曼在拿破仑第三这个『伯乐』的赏识之下,在1852年到1870年巴黎城市大改建中,担任了主要负责人。 2,巴...

  • 《带一本书去巴黎》(1)

    看过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这次,来听听他们讲讲巴黎。 林达去巴黎,带了一本书,雨果的《九三年》。去旅行,却带...

  • 旅行的意义,也是一杯风情满满的咖啡

    读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翻开巴黎街景,不管是塞纳河还是巴黎圣母院,不管是埃菲尔铁塔还是卢浮宫,不管谁街边的小书...

  • 带一本书去纽约(上)

    林达(夫妇俩合用的笔名)去巴黎的时候,身上带着雨果的《九三年》,后来写出了《带一本书去巴黎》,该书除了可以作为旅游...

  •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一开始貌似写以巴黎诞生过程为主的游记。但越往后看,才看出作者是通过游历法国的足迹,来呈现出法国或巴黎的文化,思...

  • 带一本书去巴黎

    1'奥斯曼的巴黎改造,现代化的地下城市水系统,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很多情节都是发生在错综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奥斯曼本人原...

  • 带一本书去巴黎

    在我曾经的旅行期望地点上,法国绝对是排在后几位的。因为不知何时起,巴黎给我的印象就是个乱糟糟的城市加擦肩接...

  • 《带一本书去巴黎》书评

    《带一本书去巴黎》书评 作者“林达”其实是一对华裔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力图通过对巴黎历史遗迹的寻...

  • 想去巴黎

    最近又迷上一本书——《带一本书去巴黎》。 和近来风靡的各类旅行游记式的畅销书不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切和巴黎有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tf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