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愿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这是“知”
我曾经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经活在我身上
这是“爱”
雷奥纳多说
知得愈多,爱得愈多
爱得愈多,知得愈多
知与爱永成正比
——选自《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
雷奥纳多指的是达·芬奇,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关于“知与爱”有更生动的阐述,如下图:狭义地看知与爱——是“心心相印”的另一种说法,“爱情,只是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至于性爱,则和吃食一样,是物欲的内化,自带的属性,性爱如果没有爱,乏味至极。“爱大,情仅是爱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不是一直寻找可爱的对象,而是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情和美貌、青春一样,会消逝的,任何情都注定会失败,除非爱的人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这是知。爱情显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爱别人爱到最后总有一个原因在里面,那就是:知自己,爱自己。
从更大层面看知与爱——无知的爱,不是爱。爱钱、爱权、爱名利......商品社会带着浮躁,充斥着说教,甚至教育也夹杂些许功利的成分,这种畸形的教育造就了更多的急功近利,墙头草,更多的儿童、少年、中年、老年,各各的不快乐,“平民上攀遗弃了朴素”,这是少知少爱的结果啊;古希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唤醒人性的良知,他们最注重自由和享乐,重视人格美,勇敢,正直,“战死不丢盾牌”,他们是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勇敢的武士必然也最谨慎,最注重保存自己,一手执矛,一手执盾,知是哲学,是盾牌,爱是艺术,是武器,如此可无往而不利。这样的形象,以耶稣为最大的象征:“该逃的时候逃,该说的时候说,该沉默的时候,一言不发,该牺牲了,他走向十字架。”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