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252177/905d0754ce80bdf2.jpg)
1.面对人生苦难重重这个事实,为什么人们会愿意主动积极地去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爱。
2.何为爱?
(1)爱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在本书中,作者对爱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2)这个概念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本书中,作者专门用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
(3)我对爱的理解。爱是生命自带的属性和使命,爱的目的和作用是让人保持身心健康。爱是超越意识的一种存在,爱是道在心灵的体现。
3.爱之所神秘是因为科学解释不了爱,因为爱超越了科学的范畴。
4.何为科学?
(1)定义化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人类创造的概念。我们可以无限拓展科学边界,但有些事却永远是在科学之外的,我想那就是信仰。
5.何为信仰?
(1)信仰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相信,是一种无条件地相信。盲目的信仰可能会在提升认知中被科学实践推翻,但可以被推翻的都不是真正的信仰。
(2)科学指向已知,信仰指向未知。而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信仰来引领。这是科学与信仰的辩证统一。
(3)信仰的存在告诉我们,只有接受了自己的无知,才能感受得到恩典的存在。而信仰让我们相信恩典。
6.何为恩典?
(1)恩典是本书的核心概念。
(2)作者在书中指出了恩典的四个特征:
一是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
二是无法用现有科学理论和已有知识解释
三是普遍现象又重复发生。
四是根源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3)恩典是逆熵增,是生命的诞生。
(4)要理解恩典,需要暂时放弃科学思维而是去观察身边所发生的奇迹。
7.经过多年的知识教育,让我们丧失了关注奇迹的能力。正如书中作者所说,我们常常会去关注什么让我们生病,却很少有人去思考是什么让我们保持健康。那些我们曾经忽视了的认为理所当然的幸存者偏差,仔细想想,背后都是奇迹。例如,你不知道那次摔跤前方2厘米有一颗钉子,但它没有扎到你。像这样的差一点点的伤害,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你也不知道是因为做对了哪一道题,才让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虽然你不知道是什么在暗中保护你,但若你愿意相信,你就能感受得到身边满是恩典和奇迹。
8.回到本书中另一个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面对人生苦难重重这个事实,为何当人们选择自律,积极主动承担痛苦解决问题时,人就会变好,没有心理疾病。反之,为何选择逃避,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9.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思考什么是疾病?
(1)简单地说疾病是身体机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信号。
(2)若从疾病的功能和作用角度而言,疾病是一种警告。警告我们现在的环境和行为已经对我们造成伤害了。若不改变,那么我们将会由不健康转向死亡。身体疾病如此,心理疾病也是如此。
10.这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心理生病也是一种信号和警告。它是在提醒你,你对自己与世界的认知是错误的或者说是存在偏差的。这种错误和偏差会对你造成伤害。因此,你内心才会产生焦虑和抑郁。当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出问题了,你就会去寻求治疗和帮助,然后,通过治疗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看清真相和事实,接受真相和事实。简单而言,当你的认知期望与客观事实不符时,你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反之,当认知期望与客观事实相符,心理就恢复健康。从这个角度思考,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的这个观点就容易理解了。因为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11.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用疾病提醒我们呢?为何要提醒我们呢?我想这背后是超出我们意识范围的恩典。我想这是生命的恩典,它想让我们生命得以延续,才会不断用疾病的信号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人生苦难重重这是生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正因如此,战胜苦难创造奇迹,反而才显得意义重大,我想这就是人性之光。
12.总结回顾整本书的逻辑。
(1)生命的诞生本是奇迹,人类相比其他物种获得了生命恩典的关照,拥有了一项独一无二的技能叫意识。
(2)意识的好处是让我们拥有了选择权,让我们能够看清事实真相,坏处也是让我们拥有了选择权,让我们可以选择不看清楚事实真相。
(3)这个事实真相是什么?这个事实真相是人生苦难重重,我们不得不承担责任不得不承受痛苦不得不去解决问题。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去面对而是逃避,但那样会让我们产生心理疾病。
(4)心理疾病是一种警告,它在提醒我们,我们做错事了。谁在提醒我们呢?我们又为何要改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爱!
(5)爱本身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奇迹。爱让我们心智成熟,爱让我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我想爱就是道,就是恩典,就是生命的奇迹。
13.本书的局限。
(1)本书揭示了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原理,也揭示了恩典的存在,但本书没有针对具体病情的诊疗方法。
(2)本书概念不易理解,直接阅读不易读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