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
风含情、花含笑,一汪汪新绿渲染了天空。
暖了的气候这几天又冷了下来,恰恰是让人喜欢的温度,温暖中夹带着一丝凉意。
春天,从枝头移到心头。春光短暂,勿负春朝,春分养生正当时。
春分养生重在「和」
春分至,昼夜分。
春分这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故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怎么做才能达到平衡?要做到「平和」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精神平和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 ,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
平和起居
在起居方面,虽然春分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不时会有寒流侵袭。
此时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 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平和饮食
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
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进入春分节气后,寒水当令,雨水较多,易生湿,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饮食上可多吃姜、葱、荞、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鸡肉、鲤鱼、 鲫鱼等,同时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春分养生除了要做到精神、起居及饮食方面的「平和」以外,还要谨防以下5个春分养生误区:
误区1:滋补过甚
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春分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春天人体胃肠的消化功能较差,也是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高发期,一旦滋补过甚,则易生口腔溃疡、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等病症,反而会因燥热难受而睡不着觉。
所以,春分进补要有原则、要适量,不能盲目进补,应当吃些比较清淡的食物,应以平补为主,坚持锻炼、定时睡眠则可。
误区2:睡得太晚
春分过后,昼长夜短,很多人便常常也因此而推迟睡眠时间,长期熬夜极易损伤肝,也易引发习惯性失眠。
所以,春分时人们应该跟随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为佳。
误区3:锻炼不当
所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春天一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且不说雾霾天并不宜进行锻炼,喜欢夜跑的人更容易因神经兴奋而难以入眠。
所以,实在要锻炼,可选择在清晨早一点起床,在空气清新的地方,缓慢行走1小时更好。
误区4:穿得太少
春季乍暖还寒,喜欢风度而在“倒春寒”中衣着单薄的人屡见不鲜,不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很容易诱发颈椎病,一旦诱发颈椎病,那么失眠也在必然之中了。
所以,春季上衣可适当穿得轻薄一些,但裤子、鞋袜要厚一些。
误区5:捂得太热
常言道“春捂秋冻”,但这并不是说要捂出一身大汗才能达到保健的效果,而是告诉我们要适时增添衣物,比如,艳阳高照时,也不要再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了。
所以,“春捂”要适度。
春分,春半日暖,调节身体阴阳平衡就从春分开始!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