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收获》主编程永新关于小说写作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他谈到了架构、核心情节、细节等。
他举例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和哈金的《等待》。
《朗读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汉娜是文盲,她很喜欢少年米夏为她朗读文学名著,二战结束后,汉娜作为战犯被审判,因她曾是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为了掩饰自己是文盲的秘密,汉娜拒绝比对笔迹自证清白,因此入狱。
米夏给狱中的汉娜送去朗读的磁带,汉娜逐渐识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罪行,最终自杀。
《等待》讲的是部队医院里的医生孔林和乡下包办婚姻的老婆淑玉没有情感,孔林一心想离婚,好与护士吴曼娜结婚,他每年夏天都回家和老婆谈离婚,足足等待了18年终于离婚成功,和护士在一块了,却在他出差期间来了个无赖将护士强奸了,造成护士后来的悲剧。
他之所以要把这两本书放在一块来讲,是想说明:《朗读者》的核心情节特别自然,始终由“文盲”这个因素推进。而《等待》中的转折则出自外来因素,强奸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并且外来因素建立在偶然因素之上,恰恰在丈夫出差时被强奸。
程永新认为,核心情节应该在生活的土地中非常自然地长出来,而不是出自外加的偶然因素。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就像造房子的骨架,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小说的成败。
由此,我想到我刚开始学习写小说时不懂得制造冲突,便强行地安排一些意外,以此显得小说有了起伏有了矛盾,而这样的情节架构确实一看就太刻意了。
再就是细节。好的小说都是细节写得特别到位。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一男一女坐在那里吃汤圆,女的咬一口汤圆,汤汁溅到男的手上。女的拿出手绢放到桌子上,男的不动。她再把手绢往前面推一下,男的还不动。
女的说,你为什么不擦一下?男的说,你碗里还有一个,等你把碗里的吃了,我再擦。我听过之后一直忘不掉,因为细节鲜活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