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刚放假时,读完了《家为什么也会伤人》,两天读完,感觉就跟看名人简介差不多。虽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但描写叙述为主。看这种心理书的感觉就像是自己当医生一样,能看到自己的病,但是不会开药,只能继续病着。问一个懂点心理学的老师,她告诉我“看见即疗愈”。好吧!看来只能用眼睛治愈了。或者我的领悟能力还不够吧!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看了一点看不下去了,就像尝了几口的饭菜,就是不想吃了,也不想难为自己的肠胃,放下了。
总觉得,慢慢长假,不读书,怎么对得住这大好的时光,于是,《世说新语》《伊索寓言》《乌丢丢的奇遇》《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家散文》《苏东坡传》《沉默的大多数》等都是浅尝辄止,一本也没有完全看完。
倒是儿子每天晚上都让我给他讲故事,因为他一晚上得听两三个故事,我已经造无可造,编无可编。只能看书给他讲了。那天,忽然看到《中国历史故事》就看了起来,为了给儿子有故事讲。没想到看着看着,渐入佳境,已经看了三百多页。儿子也乐比不疲,非常喜欢听。然而,终是王侯将相,多见谋略,少见亲情,更很难见真情,真性情,这是不适合我的口味的东西,少吃点,新鲜,天天当饭吃,也有点腻了。
有次监考,我偷偷地从教室的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读,是三毛的《雨季不再来》,随便看了两篇,好像有一篇叫《吹兵》,被书中那种纯真的友情感动得泪流满面,难受至极。从那时候起,我就打算买三毛的书再来看看。
前天突然想起这件事,就一下买了三本《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记得《撒哈拉的故事》上高中的时候看过,但是这不耽误我再看一遍。昨天,买的这三本书都来了,晚上等儿子睡下,我就甜甜地开启了我的读书之旅。不觉看到半夜,才不忍地放下书睡去,今天早晨忙完,又拿着书在阳台上的一片花海中,忘我的看着,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的是一种享受。
记得电影影评人梁宏达说以前流行一句话“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前两句,我明白,男的武侠,女的爱情,那这“不男不女看三毛”啥意思?难道因为她是“女汉子”,有男人的豪气和直爽。反正我是挺喜欢三毛的。感觉至情至性。所写得人物也是那样至情至性。那天《紫衣》,妈妈那么惊心准备同学聚会,然而车开走了,最后也没有追上···我感动难过得要命,禁不住泪水狂流,又怕在身边的儿子来问,直得笑,就这样我又哭又笑,简直是个神经病,但是心里我是很难过的。
《雨季不再来》已经快看完了,若不是今天中午没有午睡,估计晚上能看完。不过,还是身体重要,困了就睡,不能连续熬夜。看了三毛的书,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审美意识。散文是有两种分类的:一种写意型的,三毛就好多写意的笔墨;一种写实型的,梁实秋的散文,观察细致入微,很多场景人物,写来如在眼前。当然,每个作家不可能只用一种手法,肯定是混用。然而,就写作的美感来说,我更倾向于写意型的散文,因为这种文章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犹如隔帘看美人,无尽的遐思,特别有趣;什么都一览无余的放在眼前,反而没了美感,或者没了趣味。
我也突然明白,自己的文章为什么写不好,不能说缺乏自己独特的感受,我只能说缺乏自己独特的表达。知道要说什么,但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写来没有美感。原来,散文特别需要审美支撑,绝对也是一种艺术。显然我这方面太欠缺,需要多读,多悟,多思,多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