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得,就在刚才的一段时间内,我的心理处在对文字有一种生理性的厌烦的状态。
比如看一个自己平时比较多看的“名博”。因为其博主每天更新至少两篇的博文,文章的社会关注度广且具有思想性。我一直试图抓他作文时思维的逻辑,但目前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未能找到,或许是我本身看其文章的思维有问题,应该多换个角度再试一下。我发现自己有点心浮气躁。
相比往常平淡如水的心境,现在在看该“名博”时我一次又一次将额头皱起,因为我在读它们时内心的感觉是反感,对其言语的偏执一次对其观点的不可理喻对其思想的拘囿一隅有种不忍卒读的冲动。
是因为它们一贯如此而如今我才意识到,还是我浮躁的心绪干扰了我的思维遮蔽了我眼睛让我不能冷静公正对其做出价值判断?
如果是前者,倒是让我想起了今天悟到的一个生活道理,即人倘若想随遇而安,只需知道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改变的往往只能是你自己;第二件事情是世界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都不是因为你。我看它们的眼光发生了变化,所有产生了同以往相异的想法,而在这些想法的操纵下我对它们的情感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由开始的受其文章的吸引才决定日后要来此多加“品味”到现在的在内心生出一种反感以至厌恶,是否可以将此比作认识一个人的过程呢?
如果是后者,那么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稍后两天再做出是否继续阅读的决定。人受偏执的观念的作用下得出的结论多是错误的,尽管每个人在平日生活中都是如此的,所以国际上冲突不断,各人间也是矛盾无时无刻不相伴在左右,包括观念的、思维的、角度的矛盾,即思想的矛盾在内。
能够用言语将人与人之间交流接触时那种微妙的冲突化解,是如今我乐于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与人交流的目的并从中获取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在过去,常常以至于我每天基本上正是处在今天这种偶尔的心态下,所以我说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使我能够重新体会“旧日情怀”,并从中发觉一些关于自我的深层次的东西。
自然,这些东西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它们仿佛一种情绪或者思绪,只会在我文字的字里行间隐现;事实上,连我自己都是无法确切把握它们的,就像是对一种醍醐灌顶的大悟时的感受进行描述,但是你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言有尽,意无尽。是语言的魅力,也是语言的局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