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打针有些疼”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该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决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J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不要捉弄孩子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成人觉得这很好玩儿,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
给小板凳揉揉疼
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她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儿童是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所以在孩子情感发育时,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更多的理解?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增长。
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
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早恋”等儿童问题上,家长实际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疏导平息,一种是刺激强化。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达到第一种效果,但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把它做成了第二种结果。他们想阻止孩子早恋,却用错误的方法推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入漩涡中。
这位妈妈按我的建议和女儿谈了一次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是这样和孩子说谈的。首先肯定孩子,告诉女儿,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
另外,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儿;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证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接下来告诉女儿,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最后她告诉女儿,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这位妈妈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其实,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的是,主要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像牛顿一样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了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在料理生活方面,圆圆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
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的一团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批评”方式表达吗?
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于偶尔的“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古诗滋养的孩子
我在教圆圆读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识,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圆圆四五岁时,我开始正式教她读古诗。我们最早用的读本是一套配有插图的《幼儿读古诗》,共六本,有100多首诗,那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经常和她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读熟了再一起背。
这方面并没有做设做计划,因此比较随意,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她六岁上小学前,这些诗她基本上都会背了。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强,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这种疏离感。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事实上,学古诗要避免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需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在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
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古诗当作一项单方面加给她的任务,而是当做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
圆圆认字后,我总是把要背的诗抄到一个小本上,经常在乘公交车或饭后睡前的时间和圆圆一起读几句背几句,不知不觉一个小本就用完了。每背完一个小本,我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圆圆阅读和背诵的首先是唐诗,后来又背诵宋词,再后来又背了一些元曲。小学期间背的篇目最多,上初中后,开始背一些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整个中小学期间,圆圆在学习古典诗词方面显得比同学们轻松多了,一方面是课本上学到的诗词她基本上都已提前背过,另一个方面就是她具有了更好的背诵能力。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方面,我觉得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有为语言的美吸引,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1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圆圆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一直很浓厚,理解得也很好。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很欣赏她这方面的修养,让圆圆给同学们讲过两次古诗赏析。她在写作文时经常引用一些诗句,文章因此颇有文采,作文成绩一直不错。
只要家长能经常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家长更好,他在简单的诵读中,也会有好多收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国古典诗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给孩子“犯错误权”
在圆圆成长中,她有很多这样的“决策失误”,这些“失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甚至会增加一些我们的经济负担,但我们从不指责她,更不会惩罚他。我们相信,每个“失误”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导,她只要感觉到了不对,就一定会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
圆圆从小就显得非常懂事,很有主见。很多熟悉我女儿的亲友都说,圆圆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成熟大气甚至超过父母。
这当然与她的天性有一定关系,但我相信,正是父母一直以来给她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她的天性很少受到压抑,内心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乱,各种潜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长。青出于蓝胜于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