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尼塞河波涛滚滚,
北极星亮光熠熠。
心爱者双眸中那蓝色的火花
遮蔽住最后的畏惧。
这是来自阿赫玛托娃的长诗《安魂曲》中的只言片语。这首长诗的创作时间约在1935年前后,不过这首诗作被印在纸上成为印刷品还需要等到1963年。
前苏联诗人阿赫玛托娃凭借诗作成名甚早,在她的写作生涯中,这首《安魂曲》的问世可能最为离奇一些,此处的问世指的是成为铅字印在纸上。阿赫玛托娃的诗名与她的作品的传播恰恰是反比。可是,当一个人要写诗、作诗时,大概无人可以阻拦吧!除非自己主动放弃。对于一位擅长写诗的人来讲,这几乎不太可能。
阿赫玛托娃在1935年----1940年间创作《安魂曲》时,正暴露在危险之下。她的前夫以捏造的罪名被处死,她的儿子也被逮捕、释放、再次逮捕和拷问。她写下的一行诗,一行错误的诗,都可以是将她带到行刑队面前的理由。阿赫玛托娃创作《安魂曲》时的方法就是写完一段,然后背诵下来,然后烧掉写下这段诗的纸。
但一首诗作只借助一个人的记忆来保存,是非常脆弱的。为了让这首诗存留,它必须被分享,被其他的人记住。阿赫玛托娃小心翼翼地召集最亲近的朋友----十几个女人,向她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直到她们烂熟于心。当然,阿赫玛托娃不希望她的朋友们改变需要背诵的这首诗中的任何一个字。她希望她的朋友们可以准确地记住她创作的这首《安魂曲》。
但是,一首诗怎么会一写而就,一气呵成呢?
所以她的朋友又要面临新的问题了,阿赫玛托娃必须确保她们记得的诗句都是最新的版本。在不停的修改之后,朋友的记忆就成了阿赫玛托娃用来写作和修改的纸张。而她的朋友除却对诗歌的热爱之外,还得依赖对于记忆的练习,才能完整地、一字不差的记住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这首长诗,从阿赫玛托娃的记忆出发,在十几个朋友的记忆中驻留并安顿下来,虽然期间还不停的易容换装。庆幸的是,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与朋友记忆中的《安魂曲》始终保持了一致。这首《安魂曲》也成为阿赫玛托娃和她的朋友之间的悄悄话、私己话。在1935年----1940年的战争期间,她们一起保护了这首诗的安全。我们现在只能想象在那个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在可能食不饱腹的情况下,一首诗是如何占据那十几个女人生活的一部分,用不足的食物产生的热量来补充记忆所需要的力量。要么是这些人都愿意腾出一部分生活来容纳诗歌,要么就是这首当时并没有命名的诗句让人舍不得。《安魂曲》就是用这种方式在阿赫玛托娃的口述和朋友的记忆中,一句接一句地往下延伸着。
1945年,以赛亚·伯林拜访了住在公寓里的阿赫玛托娃,他发现这位久负盛名的诗人穷困潦倒。阿赫玛托娃向伯林诵读这首《安魂曲》,伯林两次乞求阿赫玛托娃允许他将诗作抄下来,她拒绝了。阿赫玛托娃相信过一段日子,这首在她和朋友心中保存了十年之久的诗,应该可以问世了。
不过,阿赫玛托娃过于乐观了。不久之后,她等到的不是长诗的出版,而是她自己成了整个国家文学界的众矢之的。《安魂曲》还需要静静地呆在记忆里,很多年。
到了1962年,阿赫玛托娃对着另一位访客又一次背诵了《安魂曲》。这位访客还很年轻,他名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而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此时正有可能得以正式发表出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作者。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得以出版的日子仍然显得遥遥无期。
一首诗被保存在记忆中是相当脆弱的。即便这首诗分别储存在十几个人的记忆中时,仍不能完全保证这首诗可以像其他诗作一样能被原封不动的得以流传。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首诗一旦储存在人的记忆中就会变成那个人的负担,谁也不能保证始终都能闭口不言,或者烂在肚子里。诗歌总有从喉咙处喷薄而出的冲动。况且,一首诗的记忆,依赖的是生命的长度。
在1962年,阿赫玛托娃向索尔仁尼琴诵读《安魂曲》时,这首诗业已通过记忆重新回到纸上,只是不公开。在一次又一次的私下传阅中,这首诗漂向了海外。到了1963年时,阿赫玛托娃的长诗《安魂曲》终于以海外出版的形式第一次被印刷成文字。在众多守护者的护持下,这首诗得以问世。到此,它只需被阅读,而不再是必须背诵了。
阿赫玛托娃在1966年逝世。不过,她的诗歌都尽可能地被保存和传诵开来了。
阿赫玛托娃的长诗《安魂曲》的问世故事大致就是这样。我们误以为文字和印刷曾是人之为人的伟大之举,却也需要知道有些文字和印刷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曾历经千辛和万苦。在这首诗的命运中,我们可能需要想起一些古老的事情来-----那就是人的记忆,以及记忆的顽固。像是伟大的《荷马史诗》正是凭借记忆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流转着,《荷马史诗》为什么可以在数百年间存续下来呢?我想除了“喜欢”这个词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吧!在已经远去的古老的时间里,一个故事或许正是因为“喜欢”被人牢牢的记住。从一个人口中到另一个人的心中。在书写不易的古老时代,正是朴素的记忆顽强地阻击了遗忘。在当下阅读颇为为容易的时代里,我们不要忽略记忆的重要性。在失去了文字、失去了纸张时,还有记忆可以盘踞。
当我们读到那些印刷清晰、装帧精致的的书籍时,可能不太会追问这些文字得以呈现在此的缘由。不过,哪怕你知道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就会明白这些被我们称之为“书籍”的物品背后,尽管也曾有过历经劫波的命运。但那些文字可以力挫死亡。
“每个人记得每件事 并知道每个逗号的去处”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