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国首位绘画理论家:谢赫

我国首位绘画理论家:谢赫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07:14 被阅读0次

    绘画的最初,以质朴的模样留存世间。

    绘画作为一种“技术”,一门手艺,身份卑微的存在着。

    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很多都是奴隶。而奴隶们的作品,自然不必署名。

    于是那些无名的画家们,便将他们的生命力量延续在自己的画作中,譬如那些岩画,譬如那些墓葬壁画。

    而那时绘画的功用,除了一身礼教的装扮,对人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之外;就是浓墨重彩,极尽繁华,与逝去的贵族们长眠地下,在无尽的黑暗中希翼转世升天。

    随着绘画的发展,汉代开始,士大夫陆续加入了绘画这个行列。文人绘画具备了最初的样子,开始粉墨登场。

    东晋的顾恺之是第一个留下名字的画家。自然,他是个妥妥的文人画家。

    顾恺之不仅画作名流千古,他的三篇画论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他的“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而本文着重介绍的,是继顾恺之之后,另一位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的重量级人物——谢赫。

    谢赫,南朝齐梁人,宫廷画家,绘画理论家。

    谢赫虽说是一名职业画家,他本人的画作却不像顾恺之那么出色,更称不上画界绝世高手。

    姚最在《续画品》中,也评论谢赫的画“至于气运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

    不过,谢赫所在朝代的皇帝,都喜欢收集大家的名画。

    手里的画作存量太大,就得不断筛选,去芜存菁。这也就需要有独具慧眼的人将其分出三六九等,品质高下。

    谢赫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整理这些名画,进行鉴别和品评。

    整天浸润在大量的优秀画作中,加上长期的职业训练,让谢赫的绘画鉴赏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并影响了后世直至今天。

    他的传世著作《古画品录》,堪称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提出的绘画“六法”,并成为了后世评论画作高下的重要标准。

    所谓“六法”,原文如下:

    一曰气韵生动是也;
    二曰骨法用笔是也;
    三曰应物象形是也;
    四曰随类赋彩是也;
    五曰经营位置是也;
    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一:气韵生动。

    所谓“气韵”,陈传席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中这样解释:

    气韵”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形体中流露出的一种风度仪姿,能表现出人的情调、个性、尊卑以及气质中美好的、但不可具体指陈的一种感受

    “气”代表一种阳刚之美;“韵”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综而言之,“气韵”代表两种极致的美的统一。

    “气韵”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

    这就像一个美女,不仅要有漂亮的眉目身材,其举手投足散发的内在气质,更有着不同凡响的动人魅力。

    二:骨法用笔。

    这里强调的是笔墨技巧。

    “骨法”原本指的是人的骨骼构成的形体,人的形体往往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气质。

    谢赫所说的“骨法”,则为线条,线条的用笔如同人的骨骼,表现出了画作的内在力量。

    三:应物象形。

    简单的说,就是画什么要像什么。

    把画得像放在第三位,说明在那个时候,绘画渐渐上升到思想的层面,精神的层面。

    而不再以形似为第一要务,绘画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内涵。

    四:随类赋彩。

    根据所画的不同事物,涂上相应的颜色。

    《人物龙凤帛画》中,就提到了“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也有书籍写作“经营置位。”

    指的是一幅画的构图。构图的精巧与否,也决定了画作的高下。

    如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巧妙的构思既为观者增加了欣赏的意趣,更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味。

    六:传移模写。

    就是我们所说的“临摹”。

    临摹,是学习,是继承。

    这是学画的开始,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业已失传,留存于今的,是唐、宋两代的摹本。

    可见,模仿名家作画,不仅仅是学画的基本功,在当时,也起到了让作品得以广泛流传的作用。

    按照钱钟书的说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如此断句,则其中含义更为简单易懂了。

    对于谢赫所讲的绘画“六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说:

    所言六法,画家宗之,至今千载不易也。

    足见谢赫的绘画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之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国首位绘画理论家:谢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f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