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梦天狼星简书专辑风语阁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读《黄帝内经》灵枢 根结第五 法音5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读《黄帝内经》灵枢 根结第五 法音5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14:31 被阅读0次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黄帝说:人体形与气的逆顺情况,又该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的,是邪气满实了,应当急用泻法以祛其邪;若形气有余,病气不足的,应该急补正气;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不足,病气也不足的,这是阴阳之气都已经不足了,不应用针刺这种病人,否则会更加不足,更加不足就会导致阴阳俱竭,气血耗尽,五脏空虚,筋骨枯槁,其后果是,老年人将要死亡,壮年人也难以复原。

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假若形气有余,病气也有余,这就是阴阳都有余了,应该急用泻法祛其实邪,以调其虚实。所以说,凡是有余的应该用泻法,不足的应用补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撑,阴阳相错。所以说:凡是针刺,如果不懂得补泻逆顺的道理,就会导致正气与邪气的相互搏结。若邪气实的误用了补法,就会导致阴阳气血满溢,邪气也会充塞大肠和胃,肝肺会发生胀满,阴阳之气也就错乱了。

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聂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若正气虚的误用了泻法,就会使经脉空虚,气血耗损枯竭,肠胃皱叠,人也就会瘦得皮包骨,毫毛脱折枯焦,凭此便可以预见死期将至了。

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所以说,运用针法的要领,在于懂得调和阴阳。调和好了阴阳,精气就可以充足,形体与神气也可能相合,神气便能内藏而不会泄漏了。

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所以说,高明的医生能够调理阴阳之气,使阴阳之气平衡;一般的医生常常扰乱经脉;低劣的医生则有可能耗绝精气而危害生命。

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所以说,针刺时,低劣的医生运用补泻手法不可不审慎,一定要审察五脏的病情变化,以及五脏的脉象与病的感应情况,经络的虚实状况,皮肤的柔粗状况,然后才能够选取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

(原文)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撑,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聂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

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今天学习了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读《黄帝内经》灵枢 根结第五 法音5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

  • 为什么有时候刮痧过后却有依赖性。

    《灵枢·根结》说:“知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治疗疾病具有阴阳的作用,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就...

  • 2019-01-05凑巧的事

    2018 1 5日 天气雨转阴 星期六 本周读经巜易经》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卦 《黄帝内经》根结第五 法音 二《...

  • 我的坏情绪

    2018 12 25日 天气阴转晴 星期二 本周读经巜易经》二十四二十五 二十六卦 《黄帝内经》根结第五 法音《笠...

  • 2018-12-28操心

    2018 12 28日天气阴转多晴 本周读经巜易经》二十四二十五 二十六卦 《黄帝内经》根结第五 法音《笠翁对韵》...

  • 2018-12-27

    2018 12 27天气阴 星期四 本周读经巜易经》二十四二十五 二十六卦 《黄帝内经》根结第五 法音《笠翁对韵》...

  • 黄帝内经灵枢之根结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

  • 天天做艾灸,这27种灸后反应你有过吗?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很...

  • 阴阳表里,天人相应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 读《黄帝内经•灵枢》第五篇《根结》

    本章《根结》详述了三阴三阳经的根结部位与穴名,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指出三阴三阳经、开、阂、枢的不同作用和所主的疾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读《黄帝内经》灵枢 根结第五 法音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f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