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在生活当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成为别人倾诉的对象,而懂得倾听的人似乎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在哈佛大学一项关于友情的调查中,调查的结果让调查者感到十分意外。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最多朋友的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能言善辩、引人注目的演说者。
对此有关专家给出的唯一合理解释是:“愿意讲话的人远远多于愿意听话的人。”
图片网络,侵权删当下倾听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作为一种与人交往的智慧。懂得倾听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懂得倾听的人往往有着大智慧,往往能与他人拥有愉快的交流。从而获得一份不错的友谊,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得心应手。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渴望表达自己。聪明的聆听者能够让说话者有充分的表达的机会,自然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有这样一位经理,他心存好意,请公司一位职员一同用餐,目的是想劝这名职员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可是却没有收到效果。因为在用餐过程中,他为表达自己对这位员工的重视和对他长远前景的规划,嘴里的话一开讲便停不下来,连给这名职员插嘴的机会都没有,而这名职员之所以要离开这家公司,就是因为经理从来都不关心员工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是自己一个劲说,一个劲讲。
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同时,每一个人又想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是人的本性。
图片网络,侵权删所以,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与人交谈,会听话比会说话更为重要。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拥有更好的谈话伙伴。一个好听众总能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
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注视说话人。对方如果值得你聆听,便应值得你注视。其次,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让人感觉到你不愿漏掉任何一个字。
再次,要学会提问,使说话者知道你在认真地听。可以说,提问题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奉承。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吧:上学的时候,如果老师在上面做完演讲,听众没有一个问题,场面是多么的尴尬。
另外,记住不可打断说话者的话题。无论你多么渴望一个新的话题,也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直到他自己结束为止。最后,还要做到“忘我”。你始终要明白,你是个“倾听者”,不要使用诸如“我”、“我的”等字眼。你这么说了,就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聆听的机会,注意力已经从谈话者那里转移到了你这里,至少,你要开始“交谈”了。
图片网络,侵权删关于有效倾听的几点建议
1:站在他人的角度,排除消极情绪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方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初衷,针砭时弊,从而更快的找到问题的重点。在说话方准备讲话之前,自己尽量不要就已经针对所要谈论的事情本身下定论和带着消极情绪,否则,就会有产生带有“有色眼镜”的嫌疑,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导致问题出现过度偏差。
2 :积极回应,巧用身体语言
倾听时,应尽量多使用目光接触,证明你在认真的听别人的述说。如果在倾听过程中你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或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通知对方。这样做,一方面会使对方感到你的确在听他的谈话,另一方面有利于你进行有效倾听。积极地回应并采用“同情”和“关切”两种形式。
3:弦外之音
邱吉尔说“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沟通最难的部分不在于如何把自己的意见、观念说出来,而在如何听出别人的心声。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是倾听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使沟通能够进行下去的条件。在人与人的交谈过程中,有些话往往蕴含着弦外之音,这些话如果不及时加以甄别和处理则会给自己理解谈话的主题产生阻碍。
4 “三管”齐下
一:专心,别人在讲话和发言时,一定要听清讲话者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确保能听清大部分内容;二: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白己的意见;
三: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 出新颖的想法;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确保你有认真在听,并且作出思考。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注:文章内容整合于网络和《口才资本于演讲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