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厨艺不是很好,二十五六岁才第一次下厨,总共下厨的次数屈指可数,当然,做得也比较难吃,我也不喜欢做。
但,和孩子一起做食物,我感觉很开心。
我们今天做的是馒头,用来当早餐。从加面粉、酵母和糖,再揉面,发酵,做馒头,整个的过程都是我们俩一起做的。
其实,年初我们第一次做馒头,我敢让他揉面,但到后面只给一小块面团让他自己玩,今天让他参与全程,也算是一次尝试。
往面粉里加水,再揉面,我相信孩子可以感受到湿度的变化,是湿答答黏糊糊的?还是干干粉粉的?还可以思考,太湿的时候我该怎样做?太干的时候我又该怎样做?……
这对他来说,是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累。
另外一个方面,我虽然不是冲着他能学会如何做馒头,而是希望他能享受和妈妈一起做馒头的过程,他玩得开心,有很美好的感受,长大后回忆起来也会觉得很温暖。
而做得多了,也自然会做了,会做食物,也是一种能力。
大家应该也曾看过一段小视频,讲述的是一名留学生聚餐要做番茄炒蛋,打越洋电话请教正熟睡的父母,这个视频褒贬不一,不过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也会这样。
会做食物的孩子,是幸福的。
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过这种体验,我们家三个孩子,我妈妈一个人要做的家务很多,但从来不让我们做,一方面是不舍得孩子辛苦,另一方面,也有怕孩子捣乱的心理。
我们姐弟几个至今都不怎么会做饭,也懒得做。
曾几何时,我认为不会做饭,有人做给我吃,是福气。但越长大越发现,自己会做饭,做得好吃,是一家人的福气。
我大概一周做一次馒头,如果频率太高的话,孩子可能会觉得很无聊,而时隔一段时间,他参与的兴趣就强了。
整个过程,他都玩得很嗨,一个人独占一半的面团,我在做馒头,他在玩。
我和他说他要做什么都可以,做好了一会儿蒸出来就可以吃了。
他说,我要做面条,做茶可(cha ke)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97017/f10fab0d69379f61.jpg)
快结束时,我指着他那堆皱巴巴的面团问,“妈妈可以拿来做吗?”
“不可以”。
“你需要妈妈帮忙,帮你揉光滑点儿吗?”
“不需要”。
“好的,没问题,拿去发酵咯!”
馒头出锅后,他饿得等不及了,拿到一个馒头,坐在那儿很安静地吃了起来,看来味道不错。
等爸爸回来,他急忙跑到厨房问我,“我刚才做的面条呢?我要拿给爸爸吃”。
我给他装在盘子里,他屁颠屁颠儿拿给爸爸吃,满脸自豪。
然后,我做了几张煎饼,包土豆丝吃。
第一次做,我感觉,皮有些软,不是很确定是什么原因,馅儿也不是特别有味道。
但爸爸吃起来很享受,直夸很好吃。
我吃起来却没什么滋味,不知是不是因为不饿。
爸爸一直是这样,我做得再难吃,他都说好吃,从来不会说我做的不好吃。
而我恰恰相反,我总是很直接地表达我的感受,要做到爸爸这样,我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努力。
忙了一下午,但内心感觉很充实。
期待以后和孩子一起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当然,如果爸爸也一起加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