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自己有幸参见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复盘龙江“战役”实践 引领学校德育未来》中小学德育网络教研活动。其中有来自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鸡西等六个地区的教研员、名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各校主任,一线班主任,共十位发言人。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班主任,能在全省的网络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实践探索成果,是何其幸运。同时这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教研体验。因为疫情,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陷入沉思,如何借此契机,展开育人工作?在“战役”中,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得到怎样的引领与熏陶?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云中课堂的教育……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每个人都在努力探索实践中。经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取得的成效分享给全省的德育工作者与班主任,希望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启发更多的人积极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教育,我想这就是此次网络会议召开的最终目的。
三个多小时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疫情期间省、市、区、校各部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也学到扎实开展各种精彩,有意义活动的实践经验。各位主讲人的教育敏感度极强,从餐桌文化、居家生活、心理健康、亲子阅读、防控知识、课程建设等不同视角,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呈现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不同的教育策略,以及城市与乡村学校差异性的教育活动。例如:哈三中梁好老师谈到的利用书信表达对武汉同龄人的关怀,召开云班会对高中孩子进行家国情怀、关注公共事件、环境保护的教育。面对乡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所带来的困难,大庆市马慧宏老师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通过课前十分钟给家长讲述育儿方法,培训家长。鸡西市李雪老师针对普通高中学校层面的防疫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从线上课程到复课后的防疫措施,特别是心理课程的设计,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与安全的教育。
向他人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前行,自己才能看得远,少走弯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每位老师各具特色的分享中,存在几个共性的特点:第一,线上课程成体系。无论是德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在有意识地渗透疫情带来的种种考验,生命、感恩等教育课程,让学生体验着生命的珍贵,大爱的无私。第二,团队研修的力量。一群人报团成长,总是让人看到无穷的动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无论是名班主任工作室,还是自发组建的教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总会碰出智慧的火花,拓宽每个人的思维,让人成长得更迅速。第三,领导人的带动。作为省市区的领导,他们的视野与眼界非常开阔,有了他们的支持、引领和指导,活动开展会更深入与细致。第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疫情期间,家长的作用重大,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督促与监管者,更是学生德育的引领者。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要学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对于我分享的乡村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在7分钟左右要把活动详细阐述清楚是做不到的,我选择了线上家庭读书会进行详述,其它的内容几句话概括。分享后,我看到很多老师给予了点评,在这里特别大家的鼓励。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才能体现我们的生命价值。
此次活动的最后,省教研院王慧婷主任提出了五个问题,引领大家思考:
1.疫情之下,暴露了以往德育工作的哪些问题?
2.网络隔空育人的优势在哪里,能否延续到今后的常态德育工作?
3.线上教育管理,你有什么意外收获?
4.班主任的无形的教育影响力怎么加强,班级群体教育的场域效应弱化,怎么实现群体关注与个体关注?
5.网络带来个体充分展现的可能,密切师生个体联系,家校联系,对班主任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深入思考,慢慢突破。
附发言稿与PPT
让“爱”之花在乡村家庭阅读中绽放
——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亲子阅读的实践探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齐市富区海格小学的教师——焦忠宇,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本班共有七名学生。借助此次疫情契机,家长学生都宅在家里。我引领乡村家庭开展了亲子阅读系列活动,下面我就从三方面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践探索过程。
一、家校共商制定亲子阅读方案
我首先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线上商议,共同制定亲子阅读方案。由于寒假前夕,每个家庭都从学校借阅了《爱的教育》,因此大家决定共读这本书。具体方案内容如下表,从活动背景、目的、过程、要求、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二、家校合作推进亲子阅读活动
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推进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直面实践问题,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第一次共读后,我发现,家长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起监督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于是我再一次通过召开会议指导共读的方法,分三步进行,同时向家长明确共读活动的益处。
第二阶段:依据家庭情况,实行分层阅读计划
刚开始全班7组家庭积极参与,但是几天后,出现掉队的现象,经电话沟通,了解到家长有的因为不识字,无法陪孩子共读,有的外出务工,早晚倒班,精力有限,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分层阅读计划:第一层的阅读要求针对外出打工的家庭,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读后感。第二层阅读要求针对隔代陪读家庭,学生读给家长听,自己写读后感。第三层阅读要求针对父母有充足时间陪伴孩子共读的家庭,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共读形式,一起写读后感。
第三阶段:依托微信平台,分享家庭阅读成果
为了激励学生和家长,我每天也撰写的读后感,于是此活动形成了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共读的形式。每当遇到家长无法陪读的情况下,我都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同孩子进行读后交流。活动中,爷爷,爸爸,姐姐也参与到阅读中。每天在班群里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亲密相依的读书影像,读到学生和家长不同视角的读书感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四阶段:加深阅读交流,召开家庭读书会
为了把阅读活动做得精细与深入,引导家庭间互相交流,促使家长、学生在阅读中共同成长。我组织每个星期召开一次线上家庭读书会,以家庭为单位,轮流担任主持人,编写读书会流程。这是读书会的具体分工与要求,分享方式例举了五种,每个家庭可以任选一种形式进行汇报或者自创汇报形式。这是各家庭主持稿。我们共召开了七次读书会,第一次自由选择交流,会后发现杂乱无主题,之后我指导各家庭按师生、同学、父母、国家、民族、社会之爱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交流,并结合当前疫情进行扩展,这是诗琪家庭主持的“国家之爱”读书会记录,孩子们在共读分享中,越来越明晰怎样的行为是爱国的,怎样的精神是要永远传承的,心灵得到再一次的洗涤。最后整本书总结交流。这是记录。
三、家校共谈总结亲子阅读收获
每一次活动都是学生成长的宝贵契机。我对每组家庭都进行了线上访谈,这是访谈提纲: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学生、家长,以及我在参与共读活动中,无形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实现了三方的共同成长。
(一)家长学习意识的觉醒
在活动中,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交流,直接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这是家长的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家长不仅从共读活动中获得知识,还获得心灵的启迪,将共读活动视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由于家长的陪伴,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阅读,自主性显著提升。这是学生访谈内容。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学生不仅理解了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道理,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三)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家校合作的成效。由于乡村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偏低,因此更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是我总结的一些技巧。我尝试换位思考,使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直接促进了沟通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家校合作的质量。
“教育就是生长,教育的目的是要生长的好。”希望我们共读时光能让每个家庭都得以生长,让“爱”之花在乡村家庭阅读中绽放,让好书走进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我的分享完毕,感谢各位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