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说:焦虑引出预示未来的蜃景。由于人脑的特殊构造,我们对自己何时受何种情绪左右殊少控制力,但我们对情绪持续的时间确实有些许控制力,寻常的悲伤,忧虑,愤怒并不制造成太大的问题,只要一点耐心与时间,这些情绪通常会慢慢消失,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大脑会不胜苛负,会疲劳,会纷乱,会让我们处在低能量中,但如果太过强烈又持续过久,则可能流于极端,会形成长期的焦虑,难以遏制的怒气或抑郁,一旦积重难返,可能便需要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
焦虑来自未来的不安,没有安全感,是现代人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当我们对某人某事产生贪著,就会因此产生焦虑,产生对立;《阿含经》(Nikayas)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来描述不安与担忧:如果一壶水被风吹得摇晃,形成波纹、涟漪乃至漩涡,某人在此时观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将什么都看不到。同理,不安与焦虑使人无法看清自己,通过认识到那些引起焦虑的事物并不重要可以缓解大部分忧虑。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这个距离有多么大,那么你的焦虑就有多大。
焦虑症往往就是强迫症的基础,当你越是相信这种源自未来的不安的时候,身体就会无意识做出相应的反应来应对这个不安,所以处在焦虑中的人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碌,并企图以此来掩饰内心的焦虑,比如当一个人有过不洁性接触而担心感染艾滋,那么基于这种不安,他就无比焦虑,思维强化的同时不断泛化,任何事物都跟艾滋病挂钩,走过垃圾堆担心被感染,外边如厕担心被感染,强迫思维形成强迫观念导致强迫行为。
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有了选择的可能,焦虑就开始如影随形。现在,每一件事情都必须选择,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有意识的努力。你自己负责。如果你失败了,你就失败了。那是你的责任。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成功了。那也是你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选择都是最后的选择。你不能取消它,你不能忘记它,你也不能违背它。你的选择将成为你的命运。它将跟你在一起,并成为你的一部分;你不能拒绝它。而你的选择永远是一种赌博。每一次选择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因为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那么怎么打败焦虑?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当问题出现时,面对问题而不让自己情绪失控,能够先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对此时的焦虑是有一定的缓解的,接下来,便是开始了解问题,探讨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有怎样的感受,以及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感受的,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期待和渴望。看清楚这些,是需要很大的意识的,不知道你是否准备好了?让自己的真实感受释放出来,不再压抑和扭曲自己,即使伤疤需要再次挑开,你也会有面对的勇气。放开自己,看清楚问题,不过是我执的结果,从中学习,让彼此成长,自愿放下。
当一个人处在焦虑中,他专注于未来的不安因素上了,所以他们不能专注于当下,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而要学的东西似乎还无穷无尽。因此,用最快的速度跳跃式地前进,用摘要的形式纵观大概,存成照片或者写成笔记,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然后呢,然后还有什么?」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紧张焦虑意味着介于「你现在的样子」和「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之间的一个空隙。如果那个空隙很大,紧张就会很大,如果那个空隙很小,紧张就很小,如果根本就没有空隙,那意味着你满足于你的现状。换句话说,你并不渴望成为任何你现在所不是的,那么你的头脑就存在于当下这个片刻,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你不想要变成别的东西;也没有别的地方要去。于是你就能够处于此时此地。不会有比较。你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再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自己,你很放松地跟你自己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