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约瑟芬 铁伊

作者: 猴得住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17:05 被阅读1次

    不记得花了几天时间,把铁伊的八本书读完了。之前说过我会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但是读完《歌唱的沙》,我还是犹豫了。我无法说我最喜欢哪一本,可能我更喜欢英国乡村的风景吧,还有不太高明但是很卖力的格兰特。

    这是铁伊的最后一本书,却并没有好好的告别。格兰特令我心疼,有关他的幽闭恐惧症,精神衰弱,分裂人格。虽然只是文字,却叫我浑身难受,身临其境。很庆幸他好了,被潜意识和B7治愈了。他没有去想密不透风的盒子,却一直记得那眉毛。他甚至终于想要退休了,想要结婚了。所以,格兰特的故事要是这样结束的话,我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铁伊的每一本书,都像一张人物照片或画像。闲散的午后,靠在躺椅上假寐够了,随手翻开任意一本名人/犯人录,在里面寻找中意的脸,第一印象最重要,五官和脸型搭配是否和谐妥帖,铁伊心里的准绳可以精确到毫米。接着分零件进行,从眉梢开始细数,对瞳孔研究尤其详细,然后视线顺鼻梁骨而下,在嘴唇上驻留些时候,接着研究下巴。最后视线返回到眉毛与眼睛之间,再巡视几眼,便可以得出该人的本质。

    便是他了,一部小说的主角!顺着这张脸拓展开的故事驾轻就熟,伏脉千里,细枝蔓节不慌不忙,反正最终结局一定会指向这位主角的脸,被铁伊的内心所认定的性格。

    铁伊是宿命主义的。比之“性格决定命运”的茨威格更加彻底,她直接了当地在前面加上了“容貌决定性格”这样一句定论。

    每位成功的推理小说作家笔下,总有一个牛×的侦探。格兰特是一个特例,让人认同的,是他身上令人舒服的凡人味儿,没有高明的手段,不会一瞥之间发现问题关键,没有过目不忘的神力,甚至往往没有切中要害而白忙一场,但他可爱在每一次办案,都会不辞劳苦地在各个国家地区城市乡村间奔来跑去,不会偷工减料地省去和任何一个可能涉案人员的面谈交涉。虽然格兰特第六感正确而灵异,但他从不以此为根据来判断是非,而是按部就班地遵循手续来,直至水落石出。从来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或者目眩神迷的表现,总是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地呆到故事结局才把案子理清头绪。

    铁伊没有赋予他应该秀一秀自己伟大之处的觉悟,相反的,他享受探案的过程,乐衷于发现其间的乐趣,擅长于挖掘人性深处的隐晦与矛盾,并去体验与理解,这位探长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存在的,他仿佛真的作为一个脚踏实地且懂得享受工作与生活的普通人幸福地生活在铁伊小说构筑的警官生涯当中。

    铁伊的阅读结束了,想起当初读完钱德勒时,也有这种失落感。但是书海无涯,我要游历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唐诺说得最入心的一句话——铁伊的小说,对读者有着很高的要求,你绝不能拿起一本铁伊的小说,仅仅为了打发掉几个小时的无聊时光。

    便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约瑟芬 铁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kz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