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能以个人创意发挥美感。
如何激励他们的创意,引导幼儿美感成长,关键在成人的态度。
究竟幼儿美术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美感?又有哪些做法阻碍美感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开启幼儿的视觉艺术之门。
1.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美感?
欣赏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感教育老师,陪伴幼儿到山上、海边等自然风景区观赏四季自然景物,以及日出日落之美,可以提升幼儿的美感能力。
阅读具有艺术性的绘本:现今绘本图像已从装饰性、说明性提升至艺术性。提供优秀的经典绘本,让幼儿持续的阅读欣赏,能培养幼儿美感素养。
欣赏艺术名作:艺术欣赏的养成应从幼儿开始,带领幼儿到美术馆观赏艺术品或阅读为儿童设计的美术欣赏画册,皆能提升幼儿艺术人文的涵养。
鼓励创作:提供适当的媒介材料工具让幼儿进行创造性表达,包括平面的绘画(蜡笔、水彩、拼贴)、立体造型(立体美劳、黏土、积木)等,以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创造性美感思维。
2.生活中有哪些是降低美感的幼儿美术,成人应该避免提供给幼儿?
不提供着色本:着色画非幼儿原创的表现,若幼儿习惯在成人所设计的固定造型内着色,将会过得依赖着色画的俗称效果,而湖绿自己应当展现出的创造力。
不提供范本或示范画给幼儿看:幼儿天生具有美术的原创能力,模仿他人的绘画将失去自我表现的创造力。
不该说孩子的作品[丑]:美丑没有绝对的标准,当成人对孩子说出过于狭隘的评断,不仅容易伤害幼儿心理,更可能直接抹杀孩子的原创力,成人应多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的优点。
3.1岁半到3岁半幼儿的绘画,有哪些特征?
这个年龄阶段处于涂鸦期,又分为[无意识涂鸦]、[有控制涂鸦]及[命名涂鸦]三种形态。
[无意识涂鸦]是指幼儿运用手部肌肉随意进行涂鸦,属于肌肉运动的快感表现。[有控制涂鸦]是指幼儿能运用线条以头尾详解画出一个封闭形状,一种视觉与手部协调的表现。[命名涂鸦]是指幼儿把一些抽象图形赋予意义,但实际上我们仍无法从造形上看出图形代表的意义,是一种连接生活经验的思考性符号表现。
涂鸦虽然是一些乱线,但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透过涂鸦,幼儿能体验手的力量,运用线条表达个人的想法,从创作的成就感中建立自信。
4.3岁半到5岁幼儿的绘画,有哪些特征?
这个阶段处于[前图示阶段]。幼儿在命名涂鸦后,对手部的运作控制日渐成熟,同时意识到造形和视觉上所看见的相互关系,开始尝试运用半抽象的造形表征,此时称为[前图示阶段],又称象征期。
蝌蚪人:是一种没有身体的头足人(不是一根线当身体的棒棒人),由于外形像蝌蚪,因此称为蝌蚪人,是幼儿最早出现较为具体的人物造形。拥有丰富涂鸦经验的幼儿,蝌蚪人会提早出现。
罗列空间:此阶段幼儿平面空间概念尚未成熟,绘画时所有事物都是独立思考,造形与视觉空间并未产生关联,形成一种没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的画面空间。
5.5岁到7岁幼儿的绘画有哪些特征?
这阶段处于[图示期]。绘画特色是[画其所知,非画其所看],因此绘画表现显示出幼儿对世界理解的观点。此时期主要的绘画表现有基底线、X光线、强调式画法。分述如下:
基底线:是指幼儿把所有事物绘画在一条底线上,或是以图画纸边缘表示地面,说明所有事物是站立在地上,这种表现形式是幼儿开始注意外在环境与自我关系的印证。
X光画法:是[画其所知]的概念,视觉上无法看到的地方,例如我们在屋外因墙壁阻隔看不到屋里的情况,但幼儿因为知道里面的样貌,而把所知道的内部也一并绘画出来,有如穿透墙壁的X光。透过这个阶段的作品表现,我们能清楚了解幼儿的思维,以及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强调式画法:幼儿把他认为重要的人事物,以夸张比例的手法呈现。例如画人物拿取东西时,幼儿为了强调是用手来拿取物品,绘画时特别把拿东西的那只手拉长,形成人物的手部一边长一边短,甚至出现扭曲的现象,这是幼儿为了强调其想法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增加孩子美感经验的游戏
1.生活素材的拼贴、绘画
工具、材料
1.剪刀、各种彩笔、粘着剂(白胶、胶水、双面胶)
2.各种不同软硬及颜色的纸张。
内容
1.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拼贴材料,例如树下的果实、叶子、树枝、用过的瓶子、广告彩页
2.跟孩子一起分类收集来的材料,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聊聊对这些物品的发现和想法
3.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或需要的材料进行创作,并在这些拼贴作品上再延伸一些线形、形状、绘画
4.作品完成请与孩子分享,一起将剩余材料分类、收拾、归类。
爸妈引导小技巧
1.这些工具、材料可放在家中固定位置,让孩子自由取用
2.陪伴孩子创作时不需要教孩子怎么做,而是鼓励孩子说出构想,让孩子自己发挥,或一起陪伴完成
3.过程中容许孩子尝试,不必力求完美。
4.作品若受到好的保管与展示,能增加孩子的创作动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月的黑天鹅”,关注更多育儿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