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图作者)
01
前几天,兰兰在闺蜜群里讲了一个关于她顾客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顾客,她老公是某某单位退休的领导,家里在二线城市有四套房子,每套都是200多平的大房子,身家算起来得上千万…”
女人嘛,一听到“房子”这两个字总是难免会热血沸腾的。经兰兰这么一说,大家瞬间对她这位“房姐”顾客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不过,这种兴趣在听完下面的一句话后很快就由羡慕变成了惋惜。
“她得了糖尿病,每年治疗花一二十万,整个人看起来很不好。”兰兰在群里说。
我老公的大姨也是糖尿病,好多年了,据我所知大姨打胰岛素一年也没花那么多钱啊,兰兰这位顾客一年一二十万治疗糖尿病到底是什么情况,答案不得而知。
对于那位顾客的经济状况而言,丰厚的退休金暂且不说,随随便便一套房就是三四百万,一年一二十万治病的花销根本无足轻重,再说了,人家还有医疗保险呢,报销之后不过也就几万块钱吧。
只是,坦白说,我已经不羡慕她了,反而霎那间羡慕起村里的老奶奶。
02
老奶奶今年94岁了,是目前为止我们这个族里最长寿的人。
她的子孙们都很孝顺,日常吃、喝、穿、住无需操心费力。不为生存担忧,儿孙绕膝的她活得很幸福很满足。
老奶奶能吃、能睡、能走路,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她经常推着老年车满大街溜达,遇到熟人就停下来坐在老年车上,一边享受暖洋洋的日光浴,一边乐呵呵地跟街坊邻居拉家常。
按照目前的状态看,老奶奶长命百岁应该问题不大。
春节期间,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老奶奶的故事,这里再讲一遍仍旧有第一次讲述时的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
老奶奶是我爷爷的一个婶子,比我爷爷大14岁,因为年龄差别不是很大,她和我奶奶玩的比较好,两个人时常结伴去镇上赶庙会,还一块搭车进城去买过药。
赶庙会的时候,老奶奶曾劝说奶奶和她一块去布摊上捡碎布头,因为奶奶爱面子,捡碎布头的事儿她根本不干,尽管没有“合伙人”,老奶奶还是乐此不疲地捡着她的碎布头。
赶庙会回来,老奶奶把在布摊上捡来的碎布头给过我妈一些,让我妈给我们缝制花书包。
到现在我都记得背着那个由五颜六色碎布头拼凑而成的书包去上学时内心有多得意,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花书包上。
以后的以后,我妈陆续从市场上给我买过好几个书包,它们一个比一个洋气上档次,而我到现在对那些买来的书包是完完全全没有记忆了,唯独记得妈妈用老奶奶从布摊上捡来的碎布头缝制而成的那个花书包。
03
老奶奶在豫东大平原偏僻的农村生活了九十多年,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
尽管没有见过大山的巍峨,大海的壮阔,老奶奶的心里却从未缺乏过对美的追求,捡碎布头就是一个例子,物质不富裕的年代,她用捡来的碎布头编绳子,缝坐垫,还用它们缝制过端午节的香囊。
她缝制香囊的画面我现在记忆犹新。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老奶奶坐在家门口,戴上顶针,低下头,认认真真地用碎布头、艾草、棉花缝制香囊。
她的手是那样的灵巧,一会儿的功夫香囊就缝好了,那是一个“小马”形状的香囊,又香又饱满,看起来栩栩如生。
老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却能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按照一位名人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因为这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她把原本普通无奇的日子过成了花儿。
她的心地也跟花儿一样美丽。
十年前,我奶奶因脑溢血偏瘫在床的日子里,我见过老奶奶去给我奶奶送过她自己摊的煎饼,里面放了鸡蛋和葱花,金黄而香软,我奶奶一边吃一边说“太好吃了”,感动得想要掉眼泪。
04
老奶奶跟我奶奶很亲,正因为如此,她特别害怕分离的那一天。
奶奶去世的第二天,上大二的我从五百里外的省城往家赶,到家恰巧碰上老奶奶去我家,她神态凄然地表示,得知我奶奶去世的消息后,她一直不敢来,怕面对那种生离死别的场面。
一晃,奶奶走了十年了,老奶奶依然健健康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虽说是“生死由天”,人再怎么强硬也抵挡不住命运的无常。
可跟“生死由天”相比,我更欣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话。只要始终认真、努力、坚强、乐观,很多所谓的劫难大概都是可以顺利逃脱的。
老奶奶前两年生了一场大病,据说已经糊涂到了不认人的地步,看样子十有八九是活不了多久了。
没想到,老奶奶愣是用“勇敢大无畏”的精神成功战胜了病魔。如今,她思维清晰,声音洪亮,一顿饭能吃一个馒头,精气神比许多年轻人还要旺盛。
我时常在想:若是奶奶能够像老奶奶这样爱动弹,这样坚强,或许现在还活着吧。那该有多好啊,我肯定给她买银镯子、好看的衣服、好吃的食物,开车带她去县城玩。
奶奶这辈子足够善良厚道,从未听说跟谁红过脸,对于我们这些晚辈更是和蔼可亲,好吃的永远想着留给我们吃。
可惜,奶奶不像老奶奶那样爱动弹那样坚强,60岁以后她变得很懒,什么都不想干,跟年轻时又是喂鸡喂鸭喂羊,又是把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又是想方设法做各种美味佳肴的那个她天壤之别。
人呐,还是爱动弹、坚强结实地活着比较好啊。
05
30岁之前,我只知道大步流星地走在赚钱、赚钱、赚钱的路上,步伐快得有时都跟不上灵魂了。
那时的我,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结果上,就像登山似的,一门心思只想早点冲向峰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喜悦。
而真正到达峰顶之后,才发现错过沿途的风景有多愚蠢遗憾。
30岁以后,我照样热爱工作,勤奋上进,努力演好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
可是,我的神经发条不再像之前绷得那么紧,我尽可能地放慢脚步,从从容容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安安静静地欣赏眼前的云卷云舒。
惊喜地发现,这样做以后,我的人生反倒是比之前更精彩、赚的钱更多、更受人喜爱了。
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我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拥一定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能保持一颗愉悦从容不骄不躁的内心,尽可能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纷呈。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