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笔随

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笔随

作者: 三人行日 | 来源:发表于2022-04-10 15:28 被阅读0次

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感!关于《论世衡史丛书》,主编谭徐锋是这样表述他们一干近代史学研究者的初衷的:唯学是举,以学造因,从大历史的视野,广泛收录新旧名作力作,兼及近代名家文献整理,集腋成裘,燃灯为炬,期待由此为中国学术之发展略尽绵薄,进而有助于中国文化之建设。其引用《孟子》之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可见其心。

近现代及当代学术演绎,因历史原因,新旧交替,西学东渐,中西交融,中国学术的春秋,欲一统,也是《论世衡史丛书》所有作者的动力。虽然学问严谨细表,本来就是小众,于世人而言,更多是晦涩难懂,鸡同鸭讲。但正因他们这些少数究学者,严查细访,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进行灵魂碰撞,心灵沟通,共鸣灼灼。饱览群书,知史而论世,以经驭史,以史证经,在滚滚史学洪流中,见微知著,遂逐一求证而知:衡史当求变,观变当知常,才得以一窥学风与世风,体现近代史研究的价值,进而砥砺中国学术。

《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是《论世衡史丛书》中一册,由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张凯编著的。张凯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经学史与文化史。在《近代史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他编写的这本书,是关于近代学术转变的学术史研究著作。近代中国学术史在近代史研究占着不可轻视的地位,它被学界广为关注,也是之前提到的历史新旧及中西学说的杂糅,让其复杂性与难度不容小觑。而经今古文问题沿袭的是清学汉宋之争的支系,后演化为清末民初政教、学术转型的纽带。

晚清国门初开,受西学和新思想的推进,近代科学史学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突破了传统的苑囿,张凯在本书里从八个方面阐述了经今古文相争的前因后果,借此引经据典进一步阐述了近代学术的演绎、变化和发展。

第一、他通过“蜀学复兴与专求大义”来说明他写此书的缘起、“别户分门与息争调和”的目的是通晓经术以求致用、“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在学术界的回响以及“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的余绪”展示经史分流四个角度,给读者呈现《今古学考》与廖平学术旨趣的确立及其转承

第二、立足“有东西无南北”、“天人性命与礼制之别”及“古文流派至此确然卓立”诠释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的今古之争。

第三、从“复原孔教”与“康学大兴”、“古学复兴”视野中的今文学叙述、今文学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公羊》与《榖梁》是真伪今文学之辨这几个政学纠葛,分析论述了近代今文学系谱的演化与生成。

第四、宋育仁、胡适等民初学人关于“治经门路”与“史家本色”、人伦与政教是孔学统系和国学与分科是形意之辨等认知,述文化于史,宋育仁认为学术是世运与政教兴替的根本。

第五、从经今古文之争与民初古史学、“儒家正统史观”与“诸子百家之言”、“考信”与“辦伪”以及方法和宗旨几个角度剖析今古分合与民国学界的古史派分。张凯认为,认知中国学术流变本意,以国整理科学,沟通中西,是当下构建中国学术本位的重要途径。

第六、从文化与古史、史术与史学及义理与制度三个纬度说明今古分合与“国史”重建有益于中国学术在世界学术中独树一帜。

第七、国学讲习、宗旨异趣和“章氏之国学”求真与致用解析文史分合:章氏国学讲习会与国难之际国学走向。

第八、最后从“再兴末次今古文论战”、“回到廖平”、“辨伪”与“析学”更深入的阐释“超今文学”与民国学术流变的多元线索与内涵,近代学术转型的多重路径与复杂性。

我因前段时间看了一本我国现代文学诸多大咖的合集,逐一查阅了他们的生平,突然对清末民初史学新旧中西的交融与碰撞心生好奇,后又听了社科院杨早老师推荐的六本现代文学史的书单,在邂逅这本书,毫不犹豫的带它回书房,心中的饱满,无以言表!

但是,在深夜灯下,准备细读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突兀与肤浅。因为这是一本学术类书籍,我开篇竟是无从下手阅读的惶恐。

于是,我求救书友,翻查资料,磕磕绊绊粗读完此书。虽是小众学术书籍,读着也是举步维艰,但坚持之下,这意外的盲读,也有很多收获,也许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心生敬仰,为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史学,也为烟波浩淼,知无涯的求知路上!

相关文章

  • 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笔随

    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感!关于《论世衡史丛书》,主编谭徐锋是这样表述他们一干...

  • 今古文经学之争

    上个月,我有幸听了一场关于今古文经学的讲座,但是觉得老师讲的意犹未尽,于是便自己找了几本书,读了读相关知识,遂有此...

  • 帝国的昂扬精神(八)

    经书今古文之争与政治斗争 上节课讲了《盐铁论》,非常棒的一个政治辩论,那《盐铁论》之争背后的思想角力是什么呢? 汉...

  • 古文今读第359天

    古文今读: 【原文】 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译文】 路上遇见侠客,...

  • 古文今读

    古文今读: 【原文】 上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下联: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译文】 这是一幅对联,是台...

  • 古文今读

    古文今读: 【原文】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

  • 古文今读

    《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云计算、...

  • 古文今读

    古文今读: 【原文】 果且有彼是乎哉? 果且无彼是乎哉?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译文】 这句话是庄子...

  • 读懂《尚书》:《尚书》今古文之争

    今古文之争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尚书》是一个导火索。据说起源于一起强拆事件。 汉武帝时代,孔府发生了一件大事...

  • 今、古文经之争对训诂学的意义

    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儒家,到秦朝却遭受了灭顶之灾。显然“焚书坑儒”对儒学的破坏是致命的。但是到了西汉,武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烟波浩淼求知路!----浅读《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随笔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mv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