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成为一个真正有趣、有料、有种的人,提升阅读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让日常公众号、新闻、书籍变成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过目就忘。
真正地开始读一本书,一定要问问自己读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兴趣点是什么:职业兴趣?学习兴趣?感官兴趣?
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快速学习期
第二阶段,建立知识体系
第三阶段,融会贯通
一、把书读好需要配合大脑做的事:
1.1 “3个化”
结构化
大脑喜欢结构性强的东西,结构越清晰,大脑记得越牢固。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结构化工具。
图像化
大脑喜欢看图,在理解复杂事物的原理时,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如果有手绘功底可以把知识图像化。
奖励化
大脑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奖励,所以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运用好这一特点可以很好的自我激励。
1.2 “3个力”
精力
精力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时间管理,精力的背后也是时间。人的精力就像电池一样,有一定的量,在电量充足也就是精力比较好的时候看书,效果会更佳。电量耗光的时候去阅读,你会发现很难进入阅读状态。去找到那个自己的适合读书的时段。
注意力
利用好注意力,看完书后合上,我们能回想出书的整体框架吗?能画出思维导图吗?如果不能就需要寻思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这里提到了一个“鸡尾酒效应”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当你看书时带着某个概念去看的时候,大脑会特别关照这部分的内容。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也是这个原理。
记忆力
是不是经常读过的书就忘了?这时候我们要了解和应用好大脑的记忆曲线,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怎么做呢?很简单,一遍一遍重复做就可以正如古人云“学而时习之”。当天学完后、次日巩固一遍、一周后巩固一遍、一个月后巩固一遍,这样反复熟悉基本上就变成长期记忆了,所以经典好书值得读三遍。
二、读书的几种方式:碎片化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2.1 碎片化阅读:
碎片阅读的核心: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碎片化地理解碎片化的内容。碎片化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概念,然后把这些碎片化的概念按照自己的需要做组合。如果1周学到1个概念,那么一年也有54个概念了,学会搜集概念并整理出自己的概念。
碎片阅读的工具: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工具搜集整理碎片,学会“零存整取”。
碎片阅读的方法:1,搜集“知识树叶”,找到内容;2,拆解和提炼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3,加工、组合、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碎片阅读的时间:我们每天除了长时间段和恒定时间段,其余时间都属于碎片时间。明确学习的信息渠道例如:知乎、得到、36K新闻、喜马拉雅、公号、课程等。从兴趣出发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内容。在碎片的时间里拾捡感兴趣的“知识树叶”。
2.2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核心:快速阅读的本质是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快速获得想要的内容,也就是这种心态:这本书是干嘛的?有什么价值?是否值得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方式大致可以是这样:1,8分钟阅读目录和序言;2,22分钟详细阅读一个关键章节或一个关键概念。30分钟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速读。
快速阅读的步骤:
第1步,学会提问。学会提问大脑才会感兴趣,阅读必须要调动起好奇心和兴趣。两种提问方式:1,开放式提问,如: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2,封闭式提问,如: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作者更倾向开放式的提问,有助于除了知道了“是什么”之外,还找到“如何做”。
第2步,预习。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了解书的整体结构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背景。预习之后修正我们对于本书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可以确定本书是否值得一读以及该怎么读。
第3步,扫读。1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翻的同时注意标记:段落的开头、结尾、图表、粗体字、关键词等。你关注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根据二八法则,80%的重要信息在20%的内容里。
第4步,切重点。扫读时调起大脑的阅读欲望,然后去找到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工具来提取重点,找出书里的关键概念。
第5步,复习。利用工具印象笔记,还有那些问题要搞清楚的?还有那些书需要深度研究?还要读几遍?带着这些问题去复习,好书值得反复阅读,加深印象和理解。想让一件事情记忆什么,在大脑中反复调取就是很好的方式。
2.3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方式: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碎片化主题阅读: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搜集到的碎片化文章集中式阅读,一般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想了解某个话题,可以先把某个热门话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全读一遍,用印象笔记搜集好,成体系化、清单化、素材化。即刻APP可以订阅主题,微信公号可以特别关注感兴趣的号,搜狗对主题阅读非常有帮助,可以搜主题相关的公号文章。
书籍式主题阅读:一次可同时读3-4本书或者更多,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有时候需要同时研究不同专家针对同一个问题的观点和意见,就相当于请了几位老师做指导了。
建立书单:通过豆瓣看书评、百度、好书内部推荐等方式自建书单。
预习扫读:主题阅读模式下,某个主题领域的书太多,可速度破解。确定每本书跟主题相关、待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
确定框架:针对想要研究的主题和最想了解的问题建立基本框架,主题尽可能具体一点,选择一个领域的细分类别。主题越具体,越容易建立框架。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建立框架,其实很多好书的目录就是很好的框架。
寻找答案:用框架或问题去书单中寻找答案。可以通过excel或便签的方式,在每本书里找到答案后,进行筛选和甄别,标记适用范围,只选用最合适,最好的。不同书的观点会有差异,根据需要选A、或选B、或A混B,加上自己的观点变成全新的内容。
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持之以恒5年或者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研究。一直关注,一直学习。
2.4 深度阅读: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作者举例本人也比较认同的,有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知识、延展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不明白的内容。还有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需要的内容比如:时间管理、阅读方法、决策判断、思维模型等。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第1步,寻找联系。寻找经验联系,不同书籍交叉联系等。也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概念你认为很重要的时候,要立刻联想到能够被该理论解释的现象,同时至少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可以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第2步,探索“冰山”。很多概念背后,有着庞大的知识体系做支撑。拓展资料,从可见的概念部分探寻源头找到那不可见部分的理论、原理和底层规律,追寻这个概念的源头在哪儿。
第3步,多场景应用。知道概念后,需要进行多场景应用,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运用概念。慢慢养成分享的习惯,分享给朋友,这对大脑来说也是一种奖励。
深度阅读的8个前提:起码要对某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做深度阅读之前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做一些准备工作
第1个,初级理解。建立初步理解,写成摘要、图形化,重要部分可多读几遍。
第2个,练习性测试。把书中的概念拿来应用,用于实践后测试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第3个,分散性练习。如果是一本经典好书例如《穷查理宝典》可以长期反复分散性学习,慢慢吃透,不一定要集中时间读完。
第4个,详细审问。用结构化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分析书的部分以及每部分的概念,识别书的适用边界。
第5个,用自己的话总结。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片段把书的内容整理出来。
第6个,“十面埋伏”。内容太复杂难懂就找帮手,比如知乎、谷歌、公号等检索。
第7个,“围点打援”。概念很复杂很难懂可以暂时放一放,先读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把周边问题弄懂,再回来攻难点。
第8个,“消灭关键词”。搞定书里的关键概念,核心内容也就会被“消灭”地差不多了。
三、阅读变现:
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或工作中实际可运用的能力。
建立个人品牌战略。
稻草战略:“别针换别墅居住权”的故事,不要等很厉害了再去做,而是马上去做,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慢慢滚。多大多难的事可以拆解成小块,一点点去做,都有实现的可能。
冠军战略:大家往往记不住第二第三,只记得第一。如果能清晰地告诉别人“我是某某领域的第一人”就越容易被人记住。
抽签和战略: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什么,那就寻找自己擅长和天赋所在。
有了以上的战略就去应用。没有人会告诉你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只有自己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知晓自己的答案。
应用:高手与新手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功夫上而在执行上。
读书笔记 之《洋葱阅读法》彭小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