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什么是积极活动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一个答案。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
那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安排学生的积极活动呢?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实践证明:如果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就能把本门学科整个教学阶段中让学生从事的积极活动的内容做好安排。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生活和劳动中必需的实际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发展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毕竟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活动的性质。例如作为小学低段的教师,需要带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天然的大书里寻找词语鲜活的表达,开展晨诵课程,让孩子们每天在诗意语言环境中开启美好的一天,让儿童在读故事中逐渐生出思辨意识,让儿童根据有趣的故事进行再次创编故事或者续写故事,儿童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正是在潜移默化的课程里被浸染,提高的。如果脱离生活和大自然,干巴巴的记录流水账日记,词语便是没有生命的,也激发不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因为无趣而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
学科教学中的活动要能鲜明地反映出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换句话说,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在劳动(体力或者脑力)中产生思想,而不仅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学生从事的活动,不仅应当是对知识的说明而且应当是新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性的源泉。
经验证明,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有着鲜明的思想表现的,经过周密思考的积极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言语,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的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犹如没有旋律就没有音乐,没有词就没有言语,没有书就没有科学一样。在像生物学,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劳动与思考的统一,活动与词的统一,这是学校作为思想的策源地而建筑于其上的基石之一。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本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劳动的智力价值,而不是劳动所产生的道德价值,增强学生的毅力。知识过于抽象化,必须通过“做中学”,让事物与事物变化直观呈现在眼前,这种真实场景下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结合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活动,将知识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