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了一晚,再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写开头。很多时候一旦有些事情过了,就会放下所有,试着坦然了。忘记了当时的痛苦,伤心甚至绝望。我开车的时候算了算,17年是很难的一年,第一次高级没过,第一次论文开题没过。于是,我就走上了不平的三年。
昨天跟导师打了电话,汇报了答辩的情况,第一次我和朱老师平心静气地讨论了研究生的学习。朱老师原是初中教师,自己读的研究生,博士,直至现在的教授。原专业就是初中语文,现在涉及了教育管理。所以,凭心而论,他的语文专业素养是相当深厚的,而教育管理专业不是最精进的,这也是导致我三次开题失败,两次预答辩失败,一次盲审失败的最重要原因。用我们朋友调侃我的话来说:你这个研究生读的,该吃的苦,不该吃的苦都吃了~你能坚持下来,真是牛人一个。因为专业的差别,朱老师辅导我还是很费劲的,好在我还是最听话的孩子。为了早上六点起来写论文的毅力,为了晚上不睡觉的修改,为了预答辩被导师指责的体无完肤的羞愧,为了开题时茫然无措的失落,为了深夜不睡,纠结于此的恨意,为了老公说的再坚持一下,过不过都行的鼓励,为了远在北京同班同学身患抑郁还在陪着我的勇气,我又来了!又来了一遍。开题,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每一个步骤,都有太多的修改,加上九年级和忽然加之的班主任工作,一周的20节课,我把我全部的力量都使了出来,白天上班一丝不苟,讲课管班,一刻不懈怠,下午回来管孩子,英语朗读,诗歌背诵,思维训练,体能锻炼,故事讲解,等孩子睡下,爬起来,修改论文。这个过程今天我回头一看,自己的确是牛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最美丽的夜,也看到了最美丽的自己。我已经快四十了,孩子不大,工作很忙,想要的很多,身体很差,可是我,还在努力的做一些,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除了本职以外的事情。对自己的敬佩油然而生。谁能容易呢?加班熬夜,一遍遍修改,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干完这个好好玩几天,不再这么苦,这么累,不再熬夜写东西,不再看班多补课,不再陪着韩煜讲绘本,不再,真的不再自律的早起看书写文章,真的,再也不要了,再也不要了。我希望能躺在床上,活动一下酸胀得腰部,看一场,就一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希望手机也好,电脑也罢上面有音乐的app,有抖音,有西瓜视频,有可以娱乐的小游戏,希望自己能看一部近10年的韩国偶像剧,跟我的闺蜜们说在一起的话题,我希望能睡一个超过七小时的觉,我的希望都很卑微,可是就连今天也是7点起床了,比平时多睡了半小时。
正式答辩完,听到结果的我,在办公室默默的哭了,伏在办公桌前哭了,没有人能知道,我的心情,不是我太矫情,是我的心,我的心太痛了~坚持的太苦了,熬的太苦了~学习,跨专业的学习太难了!一个学业我用了5年,我认认真真的成长了五年,里面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
“以后你还是走专业,不要搞这些很专业无关的。我带完你们这届,我也要回归语文教学,这样搞对我自己的专业太有影响了。”朱老师跟我轻轻的说着,因为他的跨专业,也导致我毕业道路的坎坷万分。我曾经也很怨恨,我的同学也替我打抱不平,觉得我很亏,甚至应该到院里据理力争。而今,在我一路跌跌撞撞中走过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只要是有收获就是非常好的。比起很多人,我还是幸运的,当然这个幸运也是我自己坚持来的。如今回头看这一路,我又有一些新的感慨:越是成年越是想改变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这让我想起来听董老师讲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读名著》这堂课。越是年轻,人格的滋养能够让人受益一生,而这往往是以后人生所有的基础,等年龄大了,读不进去,读进去也不接受,接受了也不改变的情况太多了。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接受,理解,改变。修改前期,我还是很执拗,总觉得自己写的是很不错的,而且越读越觉得美,而到我真正走上修改的道路,发现:导师们的思路才是清楚的,该要的得找来例证,不用的必须得摘除,思路是必须前后一致,理论应该支撑全文,我今天再把论文打开一遍,通读一遍,我才真正感觉,我是发现了问题,阐述了问题,并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就这样,正式答辩的时候,导师们提出的问题,我也依然觉得论文还有不严谨的地方。我这才知道,每每开题,答辩的时候,导师们的情绪为什么焦急,甚至有时候会狠戾。因为他们的专业眼光看到了太多的纰漏,甚至是致命的错误。我才明白,朱老师一直说的:不知道写了个什么的意思。
经历这些,我才明白:我所说的谦虚,也就只是口头上的谦虚罢了。内心还是狭隘固执的。在这一刻,我窥探到我人格的缺失。我想能有这种收获也是我读研究生最难的收获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切结束了,一切又开始了。我现在又开始给自己寻找新的目标,往前走。我还是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自己,超越更多的自己!把一切坎坷咽下,成为真正的勇者,强者!
刘硕士,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