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阅读体验更好,可以直戳链接链接关系,相互陪伴,见证成长
前言
平时零零碎碎的一些想法,很多时候,自己若不及时的进行整合和记录,往往时间一长久,原本清晰的思维,也会慢慢被消磨殆尽直至忘记,有时不得不承认是得交一些时间税的,而此刻,当时的灵感早已模糊不清,剩下的只是残存碎片。
如今,决定重拾拼起来,写这篇文章,其实,自己憋了很久,主要是针对自我,以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对社群等一点粗浅的思考,相当于是很早之前一篇“关于社交圈子的一点思考”的升级迭代版,虽然有相关性,但却不苟同
您将在本文中了解到从如何清晰的描述自我开始,到坚定四种信念为终等一些生活的所见所感,文章中,有一些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如有偏激和不妥之处,不喜勿喷,文章略长,但愿你有所获,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文末留言,点赞,也可以提问了
清晰的描述自我是建立连接的开始
从小到大,在我们离不开人群的社会当中,从认识陌生人的开始,无论是别人牵线搭桥,还是机缘巧合,恰逢其会.
在我们建立社交关系时,往往是从介绍我是谁开始的,而这种介绍我是谁,在我看来,往往会随着不同年龄阶段,它是不一样的。
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出身,坏境,背景,职业等都是有相关联的,当然对于像我这种既没有什么光环,也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人来说,往往那些东西就贴不上什么金了
大家都常看到或者听到,人有,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当然对于第二问,我来自哪里,我认为是很容易回答的。而第一问与第三问,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往往回答得好,要难得多。
甚至也是自己路上一直都在不断摸索和寻找答案。如果你读过稻盛和夫《活法》一本书,总会看到一句,围绕着。
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引力点向外拓展人应该需要的一些品性,强调的是在认清自我,而我们平时文艺范看到的,人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的箴言,强调是我要去哪里,转而言之的是目标的重要性。
这里的我是谁,不单单就是说一下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身份就够了,这些只是我们每个人简单持有的基本属性,而是客观真实的认识到,我有什么?我想要什么?终归来说,就是,究竟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遇到一些令自己难以忘记刻骨铭心的人,当然这种刻骨铭心不单单指的就是男女那种初恋了,显得有些狭隘。
无论是你小学,还是初中,大学,甚至进入职场后,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和集体时,我们都会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当然这种自我介绍,会发现模板千篇一律,甚至职场求职面试也是如出一辙,说完姓名,坐标,身份,爱好,特长,梦想,简短的经历后,就没有然后了,当然,这对于刚接触的陌生人,其实说出一些基本的信息就可以了。
然而,这在面对不同的坏境场合时,这种给人传达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求职面试等,对于后者面试官还是希望你除了多谈谈自己拥有匹配的核心技能,经验之外,还有就是谈谈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我未抛出一些自我描述型的词语时,没事时,不妨自己可以自我问问的,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当然,这种问题看似很抽象,虚无,而我们往往会看到更多的是一些四海皆为准的答案,例如:勤奋,刻苦,认真,好学,努力,等等这种鸡汤类漫无边际的陈述,确切的来说,就是不具体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学生时代,无论是小时候成绩单老师上的评语还是同学毕业录里的赠言,这种宽而范的描述就是一种思维习惯性的绑定,它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维一旦持续性长久或者没有人给你启发,我觉得是很难跳出来的。
不可否认,在象牙塔时代,或许我们的老师曾有教过我们,但我们往往不当一回事儿,转头就忘记了。
直到自己脱离了校园,走入社会后,才发现,原来,连做个自我介绍都需要度娘,找模板,这也让我觉得,为什么当今的教育培训行业如此的火爆,因为存在痛点,所以就有需求。
其实,对于我们遇见的人,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做一些评价时,也是如此,甚至找不到一些对应的词概括,当然,这取决于我们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或者只知其面,不知其心。
简单粗暴一点来说,除了词穷,还有就是词缺,我所理解的穷指的是自己大脑里搜索不到对应的关键词,而词缺指的是稀缺性,缺乏一个客观真实的描述,归结于这种原因,我粗俗的理解就是认识不到位
而这种认识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说话方式,行为处事准则,团队协作等等..
先来看看说话方式,在自己的走过的路途当中,不妨先想一想,生活中曾有哪些人给过你记忆深刻的自我描述?无论是网络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那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共性和特点?
你会发现那种独特风趣耳目一新的自我描述是令人难以忘记的,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个类似人才市场招聘会人来人往的傍晚
那时正学校社团纳新,我们宿舍四个人一同去面试学校社团的一个外联部,至于后来怎么样,可想而知
终究只有一人被录用,如今当我偶尔想起时,我发现,我那同学的自我介绍跟绝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例如:我是来自XXX地方的帅小伙XXX,某某专业,在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后。
最为主要是他能够把自己以往经历描述得非常清晰具体,而在之后我同他一起出去卖毛巾和摆摊的等等的经历当中,也是很好的证明,当然这些都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可见清晰的表达与有目的性的谈话,是多么关键。我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尽管自己很想有所改变,但是想一下子改过来,也是非常不容易。自己也在不断探索中。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而已,有必要这么复杂?然而,事实上,如果没有碰过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样,若你一路若是顺风顺水,是很难体会到的。
毫无疑问,是有着运气成分的存在,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不论是现实的周围人还是网络上的,为什么别人能够清晰自然措辞呢
我觉得这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而是他掌握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方法,除了有针对性刻意的练习,还有:结构化思维,会讲故事等等的,最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复盘和践行.
在过去,我很少去追问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自己常常觉得白过了二十几年
眼见着年龄在不断增长,但是对于自我的三问,却总是没什么长进。甚至在某些方面上,觉得不如人,比你年纪小,年龄相仿的,懂得都比你多。
我发现,在老师上,他们真的是不分长幼,技术上也不分年限长和年限短的,而且以后,什么00,10后,在某一些领域上,分分钟超越你,也是非常常见的。
从蒸汽时代,到工业革命,互联网,以及现在的什么区块链,变化和赶超的时间在不断的缩减,而这种变化无论是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个人,这种变化的趋势,也许在绝大多数层面上看似跟你没有关系,然而隐性的它是与你息息相关的
在一些新的领域,新鲜事物上,要么你等着被改变,要么你改变它,顺势而为,从中捞到一桶金,这是有可能的,比如近些年的直播,现在的问答,社群付费,音频,短视频,微课等,也许你没及时赶上风口,上车有些晚。
但是并不意味着就错失机会,别人就没有了,凡是利用人性众矢之的地方,背后就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探索
之前李叫兽老师写过一篇“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却成为不了专家”爆文,里面有一些观点是非常值得思考为之践行的
如果没看过的,可以网上自行搜搜的,我就不搬字了的,其实在我的理解上,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周围中,你会发现,越来越不可轻视年轻人的力量,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无论你周围有没有这种人,但是它确实在不断的蹦出。
你曾今觉得不起眼的人,而那种众星捧月满是光环的人,他们彼此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当然他们在一些方面上本身并不具有可比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所指的是草根逆袭娶白富美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
比如现在很多知识性网红,大V,我所知道的,什么秋叶ppt里面的秦阳老师,网名彪悍一只猫,区块链的王团长,开店笔记的老陈等等的
近一点的什么w3cplus的大漠,前端早读课秦枫老师等等一些你不知晓的领域大神,我看到有很多年纪轻轻的,按书所骥,竟然书都出好几本了的.
不要觉得出书是门简单的事,可与写什么博客之类是不一样的,也并非这里抄抄那里抄抄的,就成了的,它凝结的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有时候除了被折服自动圈粉,榜样的力量着实让自己自叹不如
你会发觉,但凡成为网红后,背后往往有着一段不为人知惨淡的经历和故事,曾今那种靠颜值,卖卖萌,无内容式的网红很快都会昙花一现,而那种持续性的网红,犹如水泵涌泉般的
它是会给你不断制造惊喜的。.谈到这么多,回归初心,凡是那些厉害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自我定位与陈述都是非常清晰和有特点的
有时候,我在跟一些同行或者周围人聊天时,尽管我知道他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但是当我问到,可否具体点呢?
有时,我会发现,对方总是描述不清楚,当然,隔行如隔山,对于你所在的领域,也许能够滔滔不绝,而不知道的领域,就是一片沙漠,只言片语了
但问题来了,即使你跟人讲了,别人真的就听懂了?当然,这对于面对不同的个体,有时候是不必一五一十的告诉人家的,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如此.
我始终觉得,任何问题和事物,都是可以通过语言的组织,准确的描述出来的,至于这种如何准确描述,令人听懂,明白,又怎样风趣的表达,每进入一层次都类似程序代码的优化和软件的迭代升级.
有时候,我好奇想知道对方具体做什么工作,进而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以不至于尬聊,然而我发现,由于对方描述不清晰具体,也就很难有后续了。
例如:我是做传统行业开发的,做测试,数据爬虫等等的,那么可否具体点呢?是做医疗领域的,问测试的同学,就是这点点,那里戳戳,提交bug甩给开发,然而我还是懵逼了。
当然,我知道大家都是搬砖的,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异,其实在这个越来越分工明细社会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过界,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呢?
也不全尽然,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类似于飞机上的零部件,有轮子,有机翼,有操作手等,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安全飞行,至于少一个或者坏了一个部件,及时更换,或许就可以了的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与飞机有些相似,但是又有些不同,相似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类似螺丝钉,坐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做一些能为公司创作收益的事情,要么做开发,要么维护或者其他边边角角.
而在团队成员协作之间需要频繁接触的,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有必要知道对方具体做的事情的,因为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你知道去找谁,而往往在实际中,由于这种责任与界限的模糊,有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就有时候,有的人会发觉,我特么坐在这里,累死累活,为什么别人却天天在那吹空调,吹牛?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很多时候,搞开发的总是被调侃,在背锅上,总是难逃,难以辩驳.
从一个整体角度上讲,团队之间互相明确责任,彼此了解,虽然看似花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然而事实上,也少有公司愿意做这些事,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以及需要提升的
那么这就牵扯到一个合作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把组成社会的四种动物-老虎,熊猫,狼,蚂蚁,这四种动物往往映射现实中的我们
其中老虎为山大王,个人能力强,但是不团结,多了一只老虎,就意味着多了一个竞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如此
熊猫为国宝,之所以被打上这个标签,因为它的稀缺性,如果靠近他们,发现他们除了懒,好吃,自私,缺乏团队意识,除了啃啃竹子,就是晒晒太阳,可爱到白天看不到眼睛。供人参观外,很难发现他还会什么了
狼拥有卓越的个人能力,凶狠,残暴,动作快,具有极高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也是当今很多企业或者人们所敬仰的
蚂蚁非常弱小,我们常常形容人的卑微如同"蝼蚁一般",从某些层面来说,我们人是弱小的,但是蚂蚁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繁衍生息,生存下来。
因为他们有着超级强大的团结能力,一群蚂蚁,能够吃掉草原上一头硕大无比的牛,蚂蚁的恐怖之处,在于即使你杀掉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前仆后继
众然你踩死几只蚂蚁,就不代表你会赢,成千上万的蚂蚁一拥而上,鹿死谁手成为拭目以待.在弱肉强食的生态中,他们就如同死士,打不死的小强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四种动物其实很像社会结构,然而衡量一个组织团队时,如果单方面依靠其中,其中最先挂掉的肯定是熊猫,而最后能留下的肯定是蚂蚁
如果你硬说是狼,但是为什么成了人的天敌呢?因为人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由不得它乱来的.
真实社会中这四种动物其实不管失去哪一种,都会导致生态不稳定,失衡.
但是8在这里我是比较倾向于蚂蚁的力量,也就很多人认同的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才会走得更远的说法*,
看看如今的很多社群,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文掀起十万加,平日里,就有啊,越来越趋向于蚂蚁,在看看下面这张图对比,是否引起你的思考?
业务模式.jpg
回归正题,而现实中,大多数时候都是抬头不看天,低头拉车.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在如今快速迭代产品竞争激烈的坏境下,往往等不急,因为培训也是需要时间成本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为了宣扬自己,因为我发现,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的,其实,也没必要去强求他人按照你的方式来
只是我觉得,当发现原有的自己与比你优秀的人做对比时,自己是否尝试得去做一点点改变呢?
在描述一件事情时,我觉得语言表达是否有力,在于逻辑是否清晰,当然这其中有着对于该事情知晓的必然性,简单点来说,是不是有层层递进感,关联性,符合顶层结构化思维。
可以粗暴理解为分类,其实这在中学上的语课上,老师早早教给我们了,什么阅读理解,总分总,分总,解题的套路,就是一种结构化思维。
只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有些脱节,没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实践.
例如:面对同行,问你是做什么的呢?例如:我是做软件开发的,具体一点来说呢是做前端的,利用前端现有的技术,负责做前台数据的展示可视化操作
其中这技术包括html,css,js,以及一些库jQuery等,还有如今的一些框架(vue,React,Angular)等.主要还是承接后台,配合UI,实现产品经理的意图,用前端代码来实现它,将产品展现到用户面前
当然如今的前端远不止做这些,一些技术栈足以让你眼花缭乱,做的事情和领域相当广泛,当然这种描述显得就比较专业了,适合懂点技术的人,对于毫无涉及的小白来说,即使你说了,同样也是懵逼
那么就需要用浅显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描述了,也许他并不想知道你平时具体做的一些事情,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足够了
例如:面对你女朋友的她妈,不妨这么说,当你电脑打开淘宝,京东等浏览一网站不停的买买买,打开微信,刷微信小程序,以及手机App上点外卖等
你所看到的界面,凡是基于网页的,前端都可以做,确切来说,实现这个,有一个完整的流水线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技术人员配合和参与
其中前端呢,主要是侧重刷脸,除了拼颜值,界面效果,重用户体验,还有就是一些性能优化,就是访问页面打开的速度要快,而且功能要好用.
谈到这么多,综规起来,只是为了说明,在面对不同的个体,陈述一件事情时,宏观上的表达与微观的描述是有必要的。
不同的场合坏境,也会随之不同,在我看来,有时候,通俗具体一点,会更好,而至于怎么样更好的描述呢?
下面给出自己一点粗俗的心得体会,怎么样清晰的描述一件事情,它是有思维框架的,例如:下面的这个是自我介绍,和我业余时给一个公司做的文案,这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什么启示?
自我介绍.png
北京勇瑞基业商贸有限公司.png
当然随着自己年龄阅历的增长,每个阶段的自我介绍信息是会有所变化的,而这种框架并不是最好的,也并非千篇一律
总之,在我看来,若想要清晰明白的描述一件事情,可以按照顶层设计思维,多多用结构化思维去进行,就比较清晰了,也许刚开始不习惯,但是一旦习惯了,就会终身受益
而做到这种结构化,其实粗俗的一点就是分类,逐条描述,主次先后分明有序,可以先多观察那些厉害的人
无论是读别人的文章还是表达方式,厉害之人必有厉害之处,结合自己真实情况,然后模仿,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框架
可见,清晰的自我描述真的很重要,它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开始,而这种连接如何更好,它是有套路和方法的
其实在社会上,自己能够讲清楚,讲明白自己,这本身就是一张好的营销名片啊,你所表达的信息越准确,难道不意味着价值的链接更加高效么,希望以上粗浅的内容,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圈外有圈,人外有人
对于地球的理解,在古代,中国有着天圆地方,而在欧洲有着地平说等各种不一,大家自始终认为,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
而直到欧洲人提出的日心说,哥伦布航海之路的探索,推翻了那些错误的认知,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呈现呈圆形状的,这是一种认知的升级,可见天外有天,然而,在这里,同样,我想说的是,圈外有圈,人外有人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有那么一点点体会,而在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社交圈子的一点思考"也有谈到,只是现在又上了一层,然而那时遗憾的是没有参与进去
自从有了手机这一连接设备,貌似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已经不在被距离所困扰,隔空传话与视频对接已经无阻碍的让你我互动,我不知道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以及是怎么看待社交的?
相信绝大多数人手机上,都有微信和QQ,而后者貌似以年轻人居多,00后为主流,至于原因,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微信是一个崇尚极简,极重用户体验,非常懂人性的产品.
在商业上非常成功,可以说运用极致,至少现在还没有什么产品能够撼动到它与之匹敌的,但相信未来肯定有颠覆它的产品,任何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
例如:微信订阅号打开的频率就是一个例子,至于如何延长这个生命周期,除了这个产品原有功能解决了众多人普遍的基础痛点之外,就是不断的给人创造惊喜。
例如:基于微信的,订阅号,企业号,服务号,以及近年来的小程序,和小游戏,它已不止于是一个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软件而已.
从聊天,阅读,支付,出行,玩等,层层递进,已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
当然微信除了以中老年家人群体比较多,有的年轻人是不愿意把私生活放在上面上的,而且对一个产品若有了依赖之后,也不愿意过多时间切换到另一个产品当中去。
而QQ比较酷炫,各种界面养物等级在同龄人之间可以拿出来对比,满足那点虚荣心,这或许也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吧,而微信却没那么花销,任何人都可以简单上手,至于玩的好,的确就需要用心了
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接近10几亿人都在用的东西,你若不用,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给人感觉,就是仍停留在远古石器时代,也意味着失去很多
现在一些什么咨讯软件,短视频,抖音之类耗时是最多的,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意味着有价值有内容的也就越来越难挖掘,而且随着近些年来内容平台的崛起,任何一个领域内那种厉害的人简直无处不在
已经进入风口浪尖上的内容比拼时代,个体的力量在不断崛起,从早期的什么个人品牌到跨界,斜杠青年,以及现在什么超级IP,也许自己并没有参与进去,但是不可否认,自己已经入局了的
想想自己是否自愿的加入过某些付费的社群,还有购买一些内容,音频等呢?这无论免费的还是付费,实物或是虚拟的都可以算
圈外有圈,人外有人,在我的理解中,它不止于停留在自己所在领域,哪怕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仍然有着非常厉害的人,这种厉害的人,无论是技术,思维等商业一些方面上,都是值得学习的
在以前,我可能觉得,对于那种天天折腾什么区块链,那种吹牛带你赚足一个亿,入圈就是傍大腿,类似找人结婚,搭伙过日子等观点不屑一顾,然而现在,我反而觉得这么认为了
我觉得,一个人或者团队在某件事情上极度的关注和推崇,市面上的该书籍与课程满大街都是时,说明这个东西的火热程度,而这种火热程度是由市场决定的。
在放大一点,社会媒体与大的平台反复在不断制造话题,不可否认,有些时候的确存在着营销煽风点火的目的,但说明它的确是有利可图的
比如说:如今的区块链,毫无疑问,已经有人吃到了螃蟹,尝到了甜头,而且他还愿意带动别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来,你跟着我做,我带你实现财富自由,让你屌丝逆袭.
其实,任何谈到与钱相关的,都会吸引人的眼球,而这种迫切投机的心态,是很多人难以抗拒的
因为想要快速致富,一想到时间太长,耗不起,就剑走偏锋,抄近道,捞偏门.
如果你想自己创造这种类似滚雪球的效果,实现这种方式,我觉得一种比较快可行的方式,就是告诉别人,带动别人
类似这种厉害的人,在圈子里面,的确有着过人之处,虽然我一直都觉得,别人在怎么厉害,那是别人,其实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
想要抱上大腿,能够谈上话,要么基于利益要么你身上有他所图,对等的社交一直都是一个很正常问题,不要觉得这种想法很low,世来人往,皆为逐利
就好比我自己一样,身边有很多做公众号的同行,建了很多微信群,各种拉你,如今微信群早已成为他们推广场地,也并非纯粹的交流
常常看看一些作者各种安利,互推.什么积赞送书活动,为什么他们愿意使劲的去推广呢?
因为存在着互利互惠啊,其实,绝大多数人,对于分享这种东西,除了的确源自初心想要别人看到优质的内容外,希望别人也能有所感受
更多层面上,要么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刷存在感,要么就是有利可图
比如分享某某课程海报,砍价等,免费拿到一大堆无用的资料,申请加群,获得一些报酬等,一般来说,很多人是不愿意主动分享的
想想朋友圈里的广告党,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别人要求,与自己有利可图,会主动分享?
我觉得不会,因为针对广告这种东西,本身很多人就存在着与生具来的排斥,但是它有必要?的确有必要,酒香也怕巷子深。就看自己怎么样优雅的营销了
通常来说,对于朋友圈里的广告或者微信群别人分享的东西,我的原则是,有用则拿,无用则过,也不会刻意的去无故吐槽的,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嘛..
其实那些厉害的人身上某些东西,是值得学习的,很多东西,也许并不需要去问,稍加观察就足以,例如他的写作风格,他有哪些套路是自己不必备的?
哪些东西能为我所用?
加以升级改造的,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值得探索的,就像很多知识性IP大佬,其实写的文章,谈不上有多么深刻,也很一般了。
但是它很会给用户画像,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这也是他的一种过人之处
绝大多数都是一半内容,一半广告,但是就是有人愿意给他买单,在一些问题上,给的答案很是含糊,四海皆为准,没问似的
就像很多人告诉你说,要学会上外网,借梯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呢,却不告诉你具体怎么做
其实这也并不能责备的,很多人是懒于思考和麻烦的,通常来说,借梯子,我要么我用收费稳定的vpn,要么用免费的蓝灯等一些软件,要么借助chrome浏览器插件(Tunnello VPN等的 ),基本上,免费的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呢,我觉得凡是小钱能快速解决的,就不要耗精力,有的人为了上个外网,原本5快钱能解决的,到处伸手问人,求佛又是求神的,结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等待
这在生活中,其实真的不少见,有的人因为打牌被抓,结果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成功摆平和避罚,结果后来,因为人情,大摆宴席,各种请客,原本可能就是在里面呆上一晚,罚个几百块钱的小事而已
当然,这关乎一个时间成本与收益之间的问题了,这就扯得有点远了.我只是为了说明,在某些事情上,花小钱解决当下紧要而且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种智慧,而不要做一毛不拔...
在这点上呢,一定程度上,服务好伸手党的市场,就能捞到金子的,是可以的,我并非歧视伸手党,只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潜在的观点
我觉得无论是对技术也好,还是人也罢,时常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有必要的,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也许你能讲个头头是道,但是在自己未知的领域,自己就是一片沙漠。
就像很多人觉得css简单,但是它容易?我觉得它们不能化上全等号的,若看过张鑫旭老师等大神一些博客后,就会发现,原来我的css就跟没学一样的。
同样看到别人做的ppt,Excel表格,才发现,原来ppt,Excel还可以这么玩,而且有的人已经通过这个实现快速迭代升级,遥遥领先了的.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无知,往往表现就是自以为然,在小地方称大王,出去之后?可能就是弱鸡了,这就好像在中学念书时,你在班级里可能总是考第一,但是放到全校里,全市里,全省,全国里。
你可能就很靠后了. 所以,我觉得****即使你身怀绝技,功夫在高,也怕菜刀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始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山比一山高的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上升,这在微信读书上自己就有所感受,而且真是书外有书,人外有人,而且****你所自以为的阅读极限真的只是别人的起点。
也许你朋友圈里,或许只有少数人用这个软件,自己一周阅读个一两个小时,周末就能排上榜首,比较靠前,内心上沾沾自喜,觉得我还是可以的
但是你若阅读时,随手关注一些常阅读的人,自己若有心,打开他们的书目,这也是可以找到一些好书的途径
你发现有的人的阅读量是惊人的,而且在人与人之间是能找到共性的,这种共性往往就是打开话匣子一种好的的方式
通常来说,我都是垫底,所以我一般都会把排行榜关闭的,眼不见心不烦
一是不为了这种比较而自责
二是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就好,无需去关注这种无意义的比较,垫底得多了,慢慢也就佛系了的
但我更愿意比较的是一种关乎内容的自我吸收程度.可以慢一点,无需囫囵吞枣,不求一目十行,但求行行入心,并且做点微小的改变
微信读书.jpg我觉得微信读书无论是阅读体验还是营销,可以说运用极致,每天每周的阅读排行榜等,都在各种大比拼。
阅读时长换取书币,这也很好的说明,时间就是金钱嘛,要么你阅读换取一定的书币,要么直接用钱购买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绝对秒杀其他阅读软件,由于利益的捆绑,阅读邀请,分享,赠送获取书币等,达到了无需推广自营销的目的。
在阅读上,有的人不断的留下足记,巧妙的利用平台宣传自己,这些微妙的足迹,还真别看不起眼。
也许就是因为你一句点评,和独到的见解,就能招蜂引蝶,引来众多铁杆的粉丝,或是一次意外的邂逅,缘分这种事,谁又说得一定呢,想想背后尽是套路啊...
其实这必然导致就是人们认知能力全民升级,而且现在的人表达欲很强,写作,晒日记,晒日常生活等,甚至觉得,我不发出去给别人看,那么我写的东西,拍的视频,照片,又有何意义呢?
况且,写作,拍片,的同时,还能够增长财富,加助实现财富自由,助人助己,良性循环,诸多好处,没什么不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内容平台的崛起,显然,近些年来,很多人对于知识付费这种认可,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如果想要从中杀出一片红海,这就需要更上一层楼了,也就是你所服务的内容,越是存在着稀缺性,戳中别人的痛,这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在文字内容上的,越实用,越接地气越好,就越受欢迎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解决了别人的困扰和烦恼.带来一定的收益,我想,这是应该的。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是理性的。而随着这种阅读,社交域的扩大,最终直向演变的就是社群。
其实社群的概念并非近些年来兴起的,早些年什么QQ群,论坛等之类,以至于现在什么微信群,知识星球等
甚至在原始社会等都是存在,姓氏地域的群居生活,搭帮结派等都是社群。
某种层面上讲,就是有着共同属性,语言的一群人,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早就对这些词语,烂熟于心,大家也都知道,抱团取暖,结队成群的意义
但问题来了,对于如何选择一个好社群,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不容易的,而这其中,群主与组织者将会起决定性标杆的作用
相信大家都加过一些社群,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甚至现在的知识星球等这种社群,也许你对这种什么付费社群,觉得进去的人都特么是傻子,有必要?
我觉得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对于有些人,一毛不拔的,的确在像这种长远投资自己大脑的事情上,是不屑一顾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谁都不如我聪明。
而往往这种认知不仅局限了自己的思维,错过了很多机会,甚至还会波及旁人,更严重的是它还会继承给下一代
类似富爸爸穷爸爸里面的老鼠赛跑,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自己身上就真实存在演绎着
其实,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告诉你,你加这么一个组织,社群,里面就有治疗你的方案。
我相信很多患者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进这个组织.而这个组织里面本身对于这种不治之症并没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却就是一群积极病友们的对抗史,他们每天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有的通过自己与病魔的对抗,积极的治疗,本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但却活了几十年。
类似于霍金甚至更严重的,都在不断创造奇迹,很多时候,人的意志力,生命力,是很强大的,打不死的小强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平日里就频频上演,让你感慨万千啊
我自己也加过一些社群,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不得不承认多少是有些收获,当然有的是网红,靠自己以往的名气,积累,获得一些铁杆粉,靠平台背景贴金,也有货真价实的
总之林子大了,就各种人都有了,基本上,出版,翻译过什么书,在某某大厂曾待过,某某平台上专栏作者等一些标签,最终获得不少粉了
其实,我发现个人崇拜主义在圈子里还是挺普遍的,捧得人多了,过于放大神化,往往我们对那种厉害的大神有种可望不可即,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喜欢一些纯技术的。
对于一些自认为有用的,有用则拿,无用则过,平时也很少上知乎,但凡需要时,才会去搜索,觉得知乎已俨然成为口水广告党的重灾区
但是不得不承认,里面是有大神和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坚持输出的,国内的社区,的确键盘侠比较多
在选择付费入圈上,我自己有这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是在未进入之前,可以看一下入圈介绍,提供的服务内容,其中越具体越好,询问自己是否需要的。
不得不承认圈钱跑路,是大有人在的,而也不要一看人家是一牛人,网红,明星,某个领域内的大牛,就盲目进去的,即使你进去了,也未必就会有所获的。
也许人家服务的对象是一些高层人呢,而对你来说,目前够不上,平时,也不会分享一些比较基础和接底气的内容
频繁的拿着所持有的平台光环来唬你,慢慢的就变成了一场个人表演秀了,也不要见到所崇拜的大牛分享一张某某课程海报,就紧张,觉得,大牛都这么努力,我得去思过崖面壁了
的确可能大牛是在学习,但是又怎么没可能替平台做宣传呢?
起初我并没有这种发觉,但是后来我发现,当有着很多人在使劲的宣传时,类似于繻羊毛,病毒式传播的,这就让自己想要了支付宝口令红包,积赞求福等的,证明自己的想法的.
你要知道很多知识性网红或者微信订阅大号大佬,在自己平台上分享一张海报或者软文推一番的,这其中的广告收益,就足以很多人(比如像我)搬砖一个月了
例如那些读书大号,XX网红等,为什么人家有底气,口气,喊月入轻松5万,十万的呢?背后是有商业逻辑的,所以凡是还是持以两面性的看待,不能盲目跟从
其实,任何人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无法复制的,他人的经验只是他人这个特殊的个体,在某个时间点,对某事形成的特定的经验
时间,地点,坏境,人物这四个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的更换都会导致获取到的经验不同
如果贸然加入那么就有些得不偿失了,还有就是看该圈主平时更文的频率以及涉及的内容,领域,是否是用心的输出,自己是能判断得出来的,重在内容。
我发现,有的圈子很活跃,而有的圈子很冷清,有的只是圈主自言自语,甚至不间断的植入广告,久而久之,你这样,我也这样,发现与朋友圈和微信群并无差异,慢慢的就成死圈了的
当然用心经营一个圈子非常的不容易,其实我比较欣赏那种007不写就出局的模式,虽无组织但却有纪律靠着某种约定俗称的规定运行是比较好的,也就是去中心化。
谈到这么多,只是在告诉自己,圈外有圈,人外有人,而且通过圈子的圈子是可以发现圈子的
对于那些厉害的人,确实要去向他们学习,为何人家就能够集聚一群人?若换做是你?自己身上有没有这种潜质?又该如何去寻找?这些问题是值得自己思考的。
强烈的愿望,我觉得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即使没实现,那有怎样呢?想想“意淫”一下,又不犯法坐牢的
我就经常就假想着,自己哪一天能与那些bat互联网大佬共进饭局的,即使没有,微博上关注了一下,也是可以的嘛。
但是我知道,高质量的社交一定是建立在彼此对等资源利益上的,只有两个巴掌平行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拍打,才能产生共振,两个人才能高山流水,笑傲江湖。
想想之前为什么马云没有参加国内互联网大佬饭局呢,也许他觉得确实没有必要,在看看他晒出来的饭局,都尽是国家总统级别的人啊,在人家心底里,肯定是处在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上嘛
所谓实力均等就是如此嘛,假想你若能够造一个类似阿里帝国,足以撼动它的,我想不必你去迎合,人家便会主动邀约,当然这种想法还是想想洗洗睡吧,范围在缩小一点,平日里的社交,难道不是如此嘛?
也许我们坐在固定的地方安安分分八个小时努力的搬砖,也不及人家写一篇爆文,获得无数次的转发与赞赏的,从那些庞大的知识星球付费群体就可以看得出,有的人已经在做,我们自己却在观望
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仅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同时,人的格局也决定自己眼光的长短
想想你从另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遇上对的人,跑完一个又一个马拉松等等,没做之前,总觉得不可能,后来呢?不都尽皆在足下?
所以很多事情,在可行性的条件,是可以的,只是条件的满足程度而已了
看到下面这个只不过是沧海一栗,是不是深受打击呢?是不是给自己一些启发了呢
付费.jpg交流的参与感会碰撞,产生智慧
其实,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羞于表达,很内向的一个人,键盘下,可以一口气写下万字,但口头上,却不是滔滔不绝,甚至是恐于社交,对于有共性的人,还能侃侃而来,但是话不投机就半句多了.
在网络上与生活中,其实人都有着另一面,我始终觉得人是善于伪装的动物,我觉得这人的本性,常常做着自我的欺骗心口不一的事,自己就时常做的
比如:要求自己每周更新一篇博客,但是写好了,就放在那里,迟迟不更新,在等等的,我还可以改改的,结果一拖在拖,才想起起今夕是"何年"
从我自己建的微信群,QQ群也好或是加入其他的社群也罢,评判着一个社群的高质量与否,某种程度上,除了圈主的自发性表率分享高质量内容外
还有就是圈友们的参与感程度,一个人唱独角戏,也是很难让其活跃起来的,在社群这方面上,我很是欠缺的
其实,我觉得网络正好是每个人多多实战的演练场,愿意表达和与人分享的,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难道不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在一个社群里,若是真诚的与人分享,得到圈主的亲睐,就是在创造价值连接嘛,很多时候,人家就愿意无偿的提供一些你不知道的资源,提供一些私有的帮助的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什么很多人在熟人与陌生人之间,对于陌生人,愿意去抛开心扉,而在自己的家人或者熟人面前,却只字不提呢?
我觉得这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对于美好的事情,当然愿意说,而且还非常主动
但是对于坎坷不顺的事情,大多数人不愿意提及,因为怕出丑,怕非议,就像在家人或者同学面前,有的人曾问我,你谈过恋爱,有女朋友?一副很好奇,而又不可思议的样子。
出于面子应付,我当然说有了,只是过程比较坎坷而已,我并没有什么丰富的情史,甚至干过一段自认为把自己感动过的蠢事,反而那些失败的经历,更能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正确的与人社交姿势了
曾今也是有过靠刷脸年纪的.jpg
如果回归到原文开篇,清晰的描述自我是建立连接的开始,其实这往往意味着避免不了与人交流,而认清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能提供什么,我想要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你有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甚至脑子出现空白,不知道如何回答
甚至会滑稽的说,有女朋友,鼻子,耳朵,嘴巴,有手有脚的,当然这的确是自己已有的硬件属性,这里的我有什么
我指的是你对他人能够带来的一些什么价值附加属性,这不区分是硬件方面的还是软件方面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某一个点,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只要你不触碰高压线,是没有人限制你的想法的。
而这种交流也没有边界,可以来自对纯技术的输出,某本读物的看法,你所拥有的技能,才华等,生活的所见所想,以及人生追求等
其实,我觉得,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有什么,能提供什么,想要什么,真的很重要。我们平日里,不都是在拿自己已有的东西跟别人去换嘛,而不应该无止境的去伸手要。
在生活中,也没有人喜欢不断索取的人。
例如:去公司里上班,拿着自己已有的技能和时间去换报酬嘛,结婚,搭伙过日子,除了传承优秀的基因的必要性,拿自己已有的感情,物质去跟对方去换安全感,幸福,分担水电费嘛?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而且你所拥有的东西越多,意味着提供了东西越多,进而得到的也就越多,这些粗浅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少有人深度思考意识这个问题,在软件上,一个对象的属性,方法越多,代表不就是这个对象越强大嘛,映射到人身上,就是实体的模拟还原啊
这里我所指的属性并非你的什么车子,房子之类的,的确某种程度上,它是你资产项,而是自己的内在属性以及一些外在属性
如果你注意到一些斜杠青年或者超级IP,他们持有的属性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属性往往给他带来一些可持续性收入,是非常惊人的。
虽然有时我们把财富与金钱划上等号,因为它附有比较特殊的通用属性,意味可以去交换,表现上最为直观,从另一种角度上讲,他们是不等的。
综归来说,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交流多了就会产生碰撞,进而就会变为智慧
四种信念是持久力之魂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良师与益友是有必要的,而且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老师
一般来说,我们来自下面几个需求:自下而上,其中任何一点拓展下去,都足以长篇大论,在这里我只是浅显的提一提社交需求,以及一些正确的姿势
在这一点上呢?我觉得我们要少做伸手党,即使是做伸手党也要有正确的姿势,注意,伸手党与求助是不一样的。
求助他人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而且也是必须的,我们并非任何事情都能搞定,也非超人,那么如何在求助他人的时候,觉得自己不是在做伸手党呢?下面我列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
对于面临的问题,自己有没有花精力和时间在上面?能通过搜索引擎解决的就不要问人,比如:类似一些软件安装,去哪找什么软件等之类的,如果花了时间和精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时候就有求助别人的必要性了,而不是遇到问题,想到的是先求人,而忽略自己独立的思考
-
一定要解释现状,告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遇到的具体困难,而不要做甩手掌柜,也不要含糊不清,应告知采取的措施和得到的反馈,例如:通过搜索引擎以及Google等社区给出的方案,具体操作后,浏览器端页面上仍然拿不到服务端的数据,报XXX错
-
明确问题是什么?越具体越详细越好,有必要的话附上图文都可以,你想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要求,也就是你要问什么问题,通常看见有的人直接甩个报错信息,伸手扔到群里,既不明确软件开发坏境,以及开发语言,甚至做什么事情,想要得到什么结果,直接贴上一大串代码,鬼知道你要干什么的,即使有人想回答你,也是无从下手的,若是有人回答了,无论解决了还是没解决,记得要感谢,不要问什么,摸着良心说话...
这段时间,对于自己运营的社群,很多地方确实做的不到位,原本建立的微信交流群,也沦为给他人提供的推广群。
对于给他人提供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我一直都是来者不拒的,但是有时候,把控起来就很难,你能说别人分享什么送书活动,推文就无价值?
**其实对于价值而言,我觉得看对方是否需要,需要的时候就是有,而不需要的时候,它就没有. **
但是后来发现,类似这种直接推广的很招人厌,讨人嫌,以及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且还总是@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打扰,后来就果断极力封杀
在这里,个人觉得,@人功能是把双刃剑,个人建议,不要随意@别人,想想在微信或者社群里,动不动@他人,次数多了,就很容易招人恼,所以一旦发觉自己也很被打扰,又何必去折磨别人?
想想小时候,狼来了的故事,不就是很好的启示?其实,很多人是怕打扰的
不过对于自己运营的社群,我一直都按照这四个点坚守如一,陪伴,指引,帮助,激励为四大基本原则去做
很多时候,你的想法很完美,但是真的就如你所愿?比如说,你想社群里的每个人活跃一点,积极分享,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觉得每个人所掌握的资源都不同
如果大家都愿意各自拿出来,想必都会各己所需,然而我觉得正常情况下,是不愿意主动分享出去的
想想为什么我主动分享?凭什么?是出于共鸣?还是其他?关系,大佬名人,明星效应?当然我们是无权要求别人的
对我而言,我更喜欢拿自己已有的东西跟别人去换,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还要感谢,而且立刻马山,尽量不要拖延,因为一拖延,质量就会过期
生活中,类似这种,下次我请你,或者一起去玩吧,结果发现,是无限
这在大学的时候,自己就干过的,那时我们宿舍的小伙伴,老是跟我提出一块出去玩,结果自己总是说没时间,直到毕业了也没有实现.
即使现在兴致来了,也找不出当初那个感觉了,所以很多事情,是有保质期的,如果想到了,决定了,就得立刻马上做,凡是等待,就存在着无限
曾今,我因受了别人的影响,这无论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还是互联网上的,深知圈子的重要性.
而在国内这种坏境下,如若不与商业结合,往往仅靠情怀是不够的,可以说很难支撑下去,自己写公众号不知不觉也已经快两年了,尽管付出与收获在某些层面上,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找到了一个十年,乃至二十年,甚至更长久的理由,那就是内化自己的知识,经历,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哪怕是自己若干年后,在与后辈们聊起时,也一种骄傲的资本嘛.
这个过程自己也收获很多,其实很多时候,也就是自言自语了,无论是做音频内容,还是写技术博客也罢,在精神层面上,找过了归宿,有时候,看到自己写的内容,有人分享转发,收藏,很是激动,而且我觉得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类似知识星球这种社群是怎么看待的?它除了是很多个体集结一群共同属性的人的社区,可以作为知识沉淀,可以进行提问,发布作业,一个集思广益的地方.
有的人也许用过,但却止于现有的一些星球?
有没有主动去搜素加入一些其他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有时候真的会给你开启不一样的思维和启发,令你脑洞大开
我觉得一定不要限于自己一亩三地,不要觉得自己不愿意发言,分享,就不代表着别人也会一样,如今,这种爱表现,爱输出已经进入全所未有的大比拼时代
这不止于是个人,还有各内容平台,想想如今短视频抖音,直播等
其实,一个工具在不同的人手上,利用好运用极致就是神器,若没有,那么它就是废器
就像微信一样,有的人仅用它来作为聊天工具,刷朋友圈
但是有的人却利用它来赚钱,例如:早期的微商不就是如此?碎片化时间,阅读几篇优质的公众号文章等等之类的
自创建itclanCoder知识星球以来,虽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圈友互动性参与度不够,自己输出也不及时,话题太少等。
其实我希望能够链接不同人,不止于自己的圈子,大家彼此陪伴,追寻高质量输出,能够见证自己的成长
以下是我提出自己的几点要求:如果您决定进入,希望你能意识到这几件事情重要性
-
详细阅读入圈必读
-
在以后自己输出内容当中,多多培养训练自己用结构化思维方式去描述和表达问题
-
希望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原班复制,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自身,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
这里不是你的朋友圈,推广群,严禁灌水,闲扯淡,无病呻吟,否则,绝不姑息,直接飞机
在itclanCoder知识星球上,我不会强求任何人输出,输出只是一种文字化方式的表达
通常你想要知道别人,要么通过身体肢体语言,要么口头上表达,要么通过文字输出,只是文字输出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明了
不能直接断定不爱发言或者不输出的人,就是很low,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如果实际践行了,即使不输出,那也没有什么嘛.
但我还是鼓励大家多输出,因为有话,你不说,别人就猜不透,自己有货,不亮,就会被埋没,有才,不露,就真会怀才不"孕",你不讲,他人是无从知晓的
就像自己肚子里有蛔虫,你不说肚子痛,只是地上打滚,医生是不知道你具体的病情的,甚至自己也不知道是蛔虫搞的事?
而强制往往意味着体制,我所希望的是自发性输出行为,但也不欢迎伸手党,潜水,围观者,在别人花业余时间输出时,请尊重别人的劳动,希望能够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喜勿喷。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种故事精彩程度,即使是柴米油盐,也能够令人感慨万千,而有所触动之后,最为重要的是就是忘记感动,随后践行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些长,但是意犹未尽,其实,我完全可以精简在精简的,但是我总觉得阉割版的,是不完整的,违背自己的初心
我想分享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平时我也很少去写这种软文,一旦开始,发现收不住键盘,我也并非网络文字写手
也从不觉得自己对生活认识有多么深刻,但是为什么又要写呢?因为我想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如果说图片是现实的证据,那么文字就是事实想法经过的描述.
如果有人因此深受点启发,那么我觉得自己就没白写,同时也是在警醒我自己
生活中,我很害怕那种盛情难却,过度热情的人,因为我发现若我无法给人提供什么,就无法找到平衡感
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知道那点皮毛的东西,从不害怕别人从我这里拿到多少东西,一旦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取,反而有些害怕.
最后,愿itclanCoder知识星球永远保持一股清流,我们追求高质量输出
我不是什么大牛,也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只是站在人群中,想呼吸上层空气的人
我愿意与一群臭味相投的人,相互陪伴,见证成长,因同频而共鸣,期待你的到来,我在里面等你,有很多话,只想对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