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24-28日,我应日本东亚教育研究所之邀赴日本东京参加了日本东亚教育研究所举办的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第七届国际交流会,主题是“教育与儿童自我发展”。
在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对自我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学术演讲。通过与日本东亚教育研究所小岛勇教授、张建教授、前岛康男教授,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的藤井康之准教授等教授,还有日本中小学教师的交流,
特别感受到
一、是注重独立意识培养。
不麻烦别人,也是日本的国民性格之一。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去麻烦别人。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使孩子能更早自立,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是注重公民素养,特别是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这种教育从孩子幼时就已开始。母亲在子女很小时,就教孩子做出表示礼貌的动作,如把婴儿的脑袋和肩膀向前移动,使孩子能够向别人行礼。
还有,日本孩子从小就被告知不能剩饭,且饭吃七分饱。所以,日本人吃饭时不会在碗中或盘中留下饭。我在与日本教授一起吃饭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三、是重视孩子的意志力锻炼。
日本孩子走路时跌倒,父母不会扶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大一点儿的孩子受到挫折后,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是注重创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五、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相比父子、母子关系而言,要更像朋友。
六、应对未来挑战,开设编程科目。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类智能时代,日本社会已意识到作为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核心——编程,将会融入到人类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将成为像外语一样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日本政府启动部署新的成长战略草案,将编程科目加入到中小学学科教育当中。日本文部科学省规定到2020 年小学必须确保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编程体验学习机会,到2021 年初中必须提供计算机编程课程内容,到2022 年高中必须提供情报科学习内容。
但是,安倍首相比较轻视人文科学,因此艺术教育包括家庭中的审美教育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与80后、90后相比,日本2010后的学生们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如不安全感、孤独感,不信任他人,有较强的自我防御倾向。
因此,在全球化、网络化,在学生被AI“包围”的时代(小岛勇教授语),强调通过学校教育并引导家庭教会学生(孩子)学会倾听、沟通、对话、分享、交流,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单志艳 中国教科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