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的信,寄给女诗人玛拉·波斯基。
六十多岁女诗人玛拉•波斯基隐居在波韦尼尔的“风中玫瑰”小区。她成名已久,是诺贝尔奖提名候选人、《纽约时报》封面人物,在五大洲拥有十个名誉博士学位……她陷入了写作的瓶颈,她没有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她远离人群,隐居在小区一栋没人住过的房子里,暴躁、酗酒、空虚,她把自己封闭在“茧”里,忘记时间,不分晨昏,暗无天日。
邮差萨拉的到来,阿尔玛信件的到来,让她的“茧”打开缺口,阳光射进了心窗。
女诗人原本是非常抗拒萨拉的,她凭什么一大早就“扰人清梦”,凭什么把一封没有写寄信人、又把收信人名字写错了的莫名其妙的信要硬塞给她?醉醺醺的玛拉很生气,她挑衅、嘲笑萨拉。
尽管女诗人面目狰狞、咄咄逼人,萨拉还是没有以牙还牙,一是因为她作为一名出色的邮差的职业素养,二是她的性格本就温柔。那她将会怎样处理这封信呢?如果玛拉真的不想要这封精美的信,她会把信寄回原地的。
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往往都是缘自一些偶然的因素。一个偶然的因素,让萨拉决定留下这封信。这个偶然的因素是,萨拉在女诗人的屋里发现了一只麻雀。虽然女诗人并不知道怎样喂鸟儿喝水,也不知道该给鸟儿喂什么食物。
但是,萨拉看到了,外表如女巫一般的诗人,也有同情心,也有人情味,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温情,就是她救赎的力量。萨拉决定把信留下。
萨拉在离去之前,用湿润的棉絮给麻雀喂水,到花园抓虫子给麻雀吃,并且,留下湿润的棉絮、新鲜的虫子、还留下字条提醒女诗人,鸟儿要用亮着的灯泡来取暖,而不是往它身上覆盖华丽的布料。
萨拉对麻雀的温情,也打动了作茧自缚、心如坚冰的女诗人。两个晚上之后,她决定打开那封信。
阿尔玛信中写到她自己对于诗歌的单纯而执着的爱,让女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她们的身上,都跳动着一颗温热的“诗歌之心”。在信中,阿尔玛还善解人意地说,她不会告诉任何人,诗人隐藏在这里。“您的秘密在我这里是安全的。”
女诗人在读完信三个多小时之后,动笔写信,满足阿尔玛这个“声称热爱诗歌的女读者”的愿望。
在女诗人的笔下,她的童年、青年、中年又显形了。这栋房子,是她人生中的第三个“茧”了。
第一个“茧”,是一艘船。那艘搭乘童年的她流亡的船。女诗人是犹太人,她三岁开始,就跟着父母逃亡,远离处处充满敌意的德国;几个月后,乘船到美洲。在船上是毛毛虫、是逃亡者,下船时破茧成蝶,成了移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茧里走出来,女诗人的亲人们就一直在作茧自缚,始终觉得自己是移民,一辈子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女诗人童年能从“茧”里走出来的勇气,成为她人生的一股莫大的力量。
第二个“茧”,是一间手术室。二十七岁的时候,诗人沉浸在玫瑰色的幸福之中,她已经是美国文学助理教授,开始写论文、讲课,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她准备和英俊的小伙子结婚。不幸,往往是在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时候来偷袭。
她的病情让她不得不接受手术,摘除了子宫,这意味着她这辈子再也没有当母亲的可能。她再次将自己封闭在“茧”里,远离家人,远离未婚夫,远离她的教师身份。当她从“茧”里走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与诗歌生死相依的人。所有的人,批评家、大赛评委、出版社负责人、文化记者,还有读者,都觉得她是一个与诗歌生死相依的人。
当她失去了一些东西,她还主动抛弃了一些东西,生命中只剩下她自己和诗歌的时候,她是把所有的爱、恨、去、来、胜、败都凝聚成诗行,发出高亢、有力、清晰的呐喊。她的诗集《灵魂的隐秘》让人着迷得无法呼吸,《黎明》的每一行诗都散发着希望。
她与诗歌生死相依了将近四十年,在诗坛富于盛名,满头青丝变成银发时候,却遭遇了“写作障碍”,她觉得自己写不了了,不会写了,忘记怎么写了,江郎才尽了。
于是有了她人生的第三个“茧”,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在波韦尼尔,房子的主人从来没有在这里住过。房主的父母,与女诗人的父母,是在当年逃亡的小船上的生死之交。女诗人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就是女诗人的兄弟姐妹。
女诗人远离了她的读者、编辑、大赛、荣誉,远离了包围了她近四十年岁月的熟悉的一切,来到了陌生的波韦尼尔隐居。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黑白颠倒、没有节制,她要让自己彻底沉沦,沉沦在那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写作障碍”带来的无边无际的痛苦。
这一个“茧”,诗人还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吗?
她自我封闭在“茧”里几个星期后的这一天,因为萨拉的温情,因为阿尔玛的温情,女诗人提笔写了一封信,向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尽情地、毫无保留地。这封信,是一个安全的树洞。在信中,女诗人说,她获得了自己的生命。
倾诉,就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心理学家说,在心理咨询中,往往并没有给予咨询者实质性的帮助,而仅仅是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引导他们倾诉。因为,倾诉可以调整人的情绪,协调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能宣泄情绪,走出困境。女诗人就在倾诉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女诗人在电话簿里找到了一个“女性的名字”亚力克斯,把信寄给“她”。当然,在信中,她不忘写上“你怎么做呢?很简单,像我这样:写一封信。信的长短、写得好坏都不重要。然后你把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个人。即使你不认识他/她,也和他她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字沙龙,让它长达首府,坚固得让那里无人能切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