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与信件有关的温情,是救赎的力量

那些与信件有关的温情,是救赎的力量

作者: 夜鸟的声音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11:40 被阅读0次

阿尔玛的信,寄给女诗人玛拉·波斯基。

六十多岁女诗人玛拉•波斯基隐居在波韦尼尔的“风中玫瑰”小区。她成名已久,是诺贝尔奖提名候选人、《纽约时报》封面人物,在五大洲拥有十个名誉博士学位……她陷入了写作的瓶颈,她没有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她远离人群,隐居在小区一栋没人住过的房子里,暴躁、酗酒、空虚,她把自己封闭在“茧”里,忘记时间,不分晨昏,暗无天日。

邮差萨拉的到来,阿尔玛信件的到来,让她的“茧”打开缺口,阳光射进了心窗。

女诗人原本是非常抗拒萨拉的,她凭什么一大早就“扰人清梦”,凭什么把一封没有写寄信人、又把收信人名字写错了的莫名其妙的信要硬塞给她?醉醺醺的玛拉很生气,她挑衅、嘲笑萨拉。

尽管女诗人面目狰狞、咄咄逼人,萨拉还是没有以牙还牙,一是因为她作为一名出色的邮差的职业素养,二是她的性格本就温柔。那她将会怎样处理这封信呢?如果玛拉真的不想要这封精美的信,她会把信寄回原地的。

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往往都是缘自一些偶然的因素。一个偶然的因素,让萨拉决定留下这封信。这个偶然的因素是,萨拉在女诗人的屋里发现了一只麻雀。虽然女诗人并不知道怎样喂鸟儿喝水,也不知道该给鸟儿喂什么食物。

但是,萨拉看到了,外表如女巫一般的诗人,也有同情心,也有人情味,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温情,就是她救赎的力量。萨拉决定把信留下。

萨拉在离去之前,用湿润的棉絮给麻雀喂水,到花园抓虫子给麻雀吃,并且,留下湿润的棉絮、新鲜的虫子、还留下字条提醒女诗人,鸟儿要用亮着的灯泡来取暖,而不是往它身上覆盖华丽的布料。

萨拉对麻雀的温情,也打动了作茧自缚、心如坚冰的女诗人。两个晚上之后,她决定打开那封信。

阿尔玛信中写到她自己对于诗歌的单纯而执着的爱,让女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她们的身上,都跳动着一颗温热的“诗歌之心”。在信中,阿尔玛还善解人意地说,她不会告诉任何人,诗人隐藏在这里。“您的秘密在我这里是安全的。”

女诗人在读完信三个多小时之后,动笔写信,满足阿尔玛这个“声称热爱诗歌的女读者”的愿望。

在女诗人的笔下,她的童年、青年、中年又显形了。这栋房子,是她人生中的第三个“茧”了。

第一个“茧”,是一艘船。那艘搭乘童年的她流亡的船。女诗人是犹太人,她三岁开始,就跟着父母逃亡,远离处处充满敌意的德国;几个月后,乘船到美洲。在船上是毛毛虫、是逃亡者,下船时破茧成蝶,成了移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茧里走出来,女诗人的亲人们就一直在作茧自缚,始终觉得自己是移民,一辈子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女诗人童年能从“茧”里走出来的勇气,成为她人生的一股莫大的力量。

第二个“茧”,是一间手术室。二十七岁的时候,诗人沉浸在玫瑰色的幸福之中,她已经是美国文学助理教授,开始写论文、讲课,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她准备和英俊的小伙子结婚。不幸,往往是在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时候来偷袭。

她的病情让她不得不接受手术,摘除了子宫,这意味着她这辈子再也没有当母亲的可能。她再次将自己封闭在“茧”里,远离家人,远离未婚夫,远离她的教师身份。当她从“茧”里走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与诗歌生死相依的人。所有的人,批评家、大赛评委、出版社负责人、文化记者,还有读者,都觉得她是一个与诗歌生死相依的人。

当她失去了一些东西,她还主动抛弃了一些东西,生命中只剩下她自己和诗歌的时候,她是把所有的爱、恨、去、来、胜、败都凝聚成诗行,发出高亢、有力、清晰的呐喊。她的诗集《灵魂的隐秘》让人着迷得无法呼吸,《黎明》的每一行诗都散发着希望。

她与诗歌生死相依了将近四十年,在诗坛富于盛名,满头青丝变成银发时候,却遭遇了“写作障碍”,她觉得自己写不了了,不会写了,忘记怎么写了,江郎才尽了。

于是有了她人生的第三个“茧”,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在波韦尼尔,房子的主人从来没有在这里住过。房主的父母,与女诗人的父母,是在当年逃亡的小船上的生死之交。女诗人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就是女诗人的兄弟姐妹。

女诗人远离了她的读者、编辑、大赛、荣誉,远离了包围了她近四十年岁月的熟悉的一切,来到了陌生的波韦尼尔隐居。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黑白颠倒、没有节制,她要让自己彻底沉沦,沉沦在那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写作障碍”带来的无边无际的痛苦。

这一个“茧”,诗人还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吗?

她自我封闭在“茧”里几个星期后的这一天,因为萨拉的温情,因为阿尔玛的温情,女诗人提笔写了一封信,向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尽情地、毫无保留地。这封信,是一个安全的树洞。在信中,女诗人说,她获得了自己的生命。

倾诉,就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心理学家说,在心理咨询中,往往并没有给予咨询者实质性的帮助,而仅仅是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引导他们倾诉。因为,倾诉可以调整人的情绪,协调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能宣泄情绪,走出困境。女诗人就在倾诉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女诗人在电话簿里找到了一个“女性的名字”亚力克斯,把信寄给“她”。当然,在信中,她不忘写上“你怎么做呢?很简单,像我这样:写一封信。信的长短、写得好坏都不重要。然后你把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个人。即使你不认识他/她,也和他她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字沙龙,让它长达首府,坚固得让那里无人能切断。

相关文章

  • 那些与信件有关的温情,是救赎的力量

    阿尔玛的信,寄给女诗人玛拉·波斯基。 六十多岁女诗人玛拉•波斯基隐居在波韦尼尔的“风中玫瑰”小区。她成名已久,是诺...

  • 那些与雪有关的风雅与温情

    看天气预报北京即将迎来冬日初雪,不由心中小激动了一下。作为北方人,我每年冬季都在期盼着下雪。 提起雪,首先想到的,...

  • 191103 议论1 能从叶嘉莹那里学到什么?

    一、什么是救赎? 救赎,似乎是一个与上帝或者与耶稣有关的词语。到底什么需要救赎?救赎,是变好的意思吗,上帝看了会高...

  • 《摆渡人》:每一个人都要穿越生命的荒原,才能摆渡生活!

    《摆渡人》是一部有关爱和救赎的温情小说。故事的主人公迪伦在单亲家庭长大,她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处处揪心:与妈妈有...

  • #Book List 2017#《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次。

    在一个沉沦的国度,一个关于主人与仆人、回忆与温情、忠诚与背叛,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 故事不烧脑,却反照着每一个读者...

  • 温情的力量

    最近备课选择性必修上的第三单元,这是外国小说单元,其中包括《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 爱情重要

    爱情重要! 某夜,一句温情脉脉的话语带我忆起那些与爱情有关的点滴,不论是最初遁入的爱情,亦或是现在融入的婚姻,总有...

  • 愿虽死犹生,每天都不辜负自己

    《遗愿清单》一部豆瓣高分电影。 和多数美产的温情电影一样,些许的俗套。纠葛着温情,内心解放与自我救赎。我不得不...

  • 温情,是最有力量的

    温情,是最有力量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一部早已上映,却才被引进院线的一部电影。 没错,就是《小萝莉和猴神大叔》。 这是...

  • 那些信件

    我老了 像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身上没了光鲜的色彩每一个部件都被 生活磕碰凹凸道道疤痕 是记忆的索引深深浅浅的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与信件有关的温情,是救赎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wz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