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003867/77407214b49e250e.jpg)
东野圭吾的的侦探小说其实我一直是不太感冒的,首先是因为我平时看文学作品比较多,侦探小说的那些细节我一直是不太敏感的,所以我除了对TVB的那些警匪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外,对关于书籍方面的侦探类小说,很少主动去看。
《恶意》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推荐,我刚开始也只是听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没去太在意,但有一天我打开微信读书,微信读书便向我推荐此书。于是,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
该书主要是围绕著名作家日高邦彦在家被杀害而展开的一系列侦查,书的开头有一段使读者比较印象深刻的,便是说日高杀猫的铺垫,先把读者代入了一个死者是个很残忍的人的一个影像中,导致读者被作者牵住了鼻子,引导我们对野野口杀人动机的同情和。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野野口,他杀了他的好朋友,并且为自己制作了杀他的杀人动机。但事实是“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和“毫无缘由的恨”才是我合上这本书时,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悲凉。也是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原因。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毫无波澜的,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情感很复杂,因为我自动代入了我身边的朋友,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习惯把别人想得很坏,她对别人会有很阴暗的想法,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告诉她,你不要这样去想别人,你往好的方面想。在当时的我看来,其实我并没放在心上,因为我在很健康的家庭中长大,我觉得这件事就这样轻松地过去了,我也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的安慰和语言其实毫无作用,在今天我看完这本书之后 ,我才真正的意识到,书中有一个篇章是关于加贺警官回想自己当老师时,班上有个同学被校园暴力,他对那个同学的帮助,他以为,让他变得坚强起来,不再懦弱,锻炼体力就能使他不再被欺负,但故事的最后,这个被校园暴力的同学以暴制暴,用刀刺伤了对他实施暴力的同学,加贺想见见他的时候,这个同学只留了一句话,他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他。
当你不是故事的局中人的时候,你往往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无助和沉重,而作为旁观者,我们总能以最理智的思维去考虑一件事情 ,在我们心目中,只要有问题就会有解决的方法,而那些被校园暴力的孩子,他们所受的侵犯,所受的伤,却可能是一生都无法被弥补的痛,我们,局外人,也许必须要承认我们的无能为力,也尽量不要以高姿态的身份去对他们进行救助,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伤痛,有时候无疑是在被施暴者的伤口上,雪上加霜。
每本书可能背后都有它想教会你一些道理的用意,无可厚非,我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看来,怜悯有时候比伤害更加伤人,那么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呢,也许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