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公孙敖如齐。
【传】
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难也收子。穀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下悖。
夏四月丁巳,葬僖公。
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叔孙得臣如周拜。
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晋襄公既祥,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先且居曰:“效尤,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晋侯朝王于温,先且居、胥臣伐卫。五月辛酉朔,晋师围戚。六月戊戌,取之,获孙昭子。卫人使告于陈。陈共公曰:“更伐之,我辞之。”卫孔达帅师伐晋,君子以为古。古者越国而谋。
秋,晋侯疆戚田,故公孙敖会之。
译文
【经】
元年春季,周历正月,文公继位。
二月癸亥日,有日食。
周王派叔服来鲁国参加僖公的葬礼。
夏季四月丁巳日,安葬僖公。
周王派毛伯卫来鲁国赐给鲁文公写在竹简上的奖状。
晋国攻打卫国。
叔孙得臣到成周答谢。
卫国攻打晋国。
秋季,公孙敖在戚地与晋侯会面。
冬季十月丁未日,楚国世子商臣逼宫,成王自杀。公孙敖去齐国。
【传】
元年春季,周襄王派遣内史叔服来鲁国参加僖公的葬礼。公孙敖听说叔服能给人看相,便引出自己两个儿子穀和难来见他。叔服说:“穀可以祭祀供养您,难可以安葬您。穀的下颔丰满,后代在鲁国必然昌大。”
今年闰三月,这是不合传统习惯的。先王端正时令,年历的推算以冬至作为开始,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月份作为四季的中月,把剩余的日子归在一年的末尾。年历的推算以冬至作为开始,四季的次序就不会错乱;以正朔的月份作为标准,百姓就不会迷惑;把剩余的月份归总在一年的终了置闰月,事情就不会差误。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安葬僖公。
周襄王派遣毛伯卫来鲁国赐给鲁文公写在竹简上的奖状。叔孙得臣到成周答谢。
晋文公的晚年,诸侯朝见晋国,卫成公不去朝见,反而派遣孔达侵袭郑国,攻打绵、訾和匡地。晋襄公在举行小祥祭祀以后,派人通告诸侯而讨伐卫国,到达南阳。先且居说:“学坏样子,这是祸害。请您朝觐周天子,下臣跟随军队。”晋襄公在温地朝觐了周襄王。先且居、胥臣进攻卫国。五月初一日,晋军包围戚地。六月初八日,占取戚地,俘虏了孙昭子。卫国人派人报告陈国。陈共公说:“转过去进攻他们。我去对他们说。”卫国的孔达就率兵进攻晋国。君子认为,这样做属于过于粗心。粗心,指的是让别国给自己出主意。
秋季,晋襄公划定戚地田土的疆界,所以公孙敖参加了。
鲁僖公死,鲁文公继位,周襄王派人来吊唁,然后派人给新君颁发许可,新君派人回礼,这都是正常的礼仪。只是来奔丧的叔服,有看相的本事,所以多了一个公孙敖给儿子看相的插曲,《左传》作者比较喜欢这类玄学。
历法这一段,按杨伯峻注,春秋时期闰月置在年中并不稀奇,不一定“归馀于终”。
晋襄公继承了晋文公的霸业,征讨卫国,占领了戚地。晋国算是后继有人了,不象齐桓公一挂,齐国的霸主地位马上被挑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