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好公司的难点主要有2个,一个是好公司太稀有,你买到好公司的概率很低。第二个是即便买到了,也很难扛过股票的低谷期。接下来我们针对这两点来谈。
首先,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当你买股票的时候,买到烂公司的概率比买到好公司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所以亏损的可能性很大。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我们用代表美国股市的最常用的指数,标普500指数。这个指数基本涵盖了美国最大、最好、最有代表性的500家公司。
那这些公司的质量怎么样呢?有学者统计了从1957年到1998年之间,超过四十年里标普500指数的变化。结果是这样的:
1957年标普500指数囊括的500家公司里,在四十年之后,只有74家还存在于指数中;
其他的426家公司,一小部分被兼并收购,大部分要么倒闭,要么市值衰退极大,已经够不上“前500”的标准了;
哪怕是当时全美排名前500的公司,经过时间的筛选,真正能稳定发展的也只有15%;
这74家公司是在指数里存活下来了,但里面只有12家的投资回报是超过整个指数的。
如果你在1957年的时候,想买点好股票,给几十年后的自己存点退休金,除非你是股神,能不断地买入有潜力的公司,卖出已经不行的公司,否则你能押中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的公司的概率只有区区的2.4%。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研究的范围从美国前500家公司扩充到整个股市的范围,你会发现结论是一样的。
有研究显示,从1926年到2015年,美国一共上市了超过25000家公司,但到2015年末,就只有四五千家左右还活着,超过80%的上市公司都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些公司别说为你提供回报了,简直就是实打实的价值毁灭者。
所以我刚才说,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道理就在这儿。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想,从两万多家甚至五百家公司里挑出来好的可能是有点难。既然好公司少,我就挑那些有名气的、规模大的明星公司不就行了么?
但可惜,我要告诉你的是,投资那些看起来风头正劲的大公司,亏损的可能性更大。
熟悉商业的同学应该听过一本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叫做《基业长青》。这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长达6年的项目,研究了几百家公司,最后选出了18家被他们认为是“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总结出来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时间的竞争力,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就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直到现在也是一本经典。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结束5年之后,被这本书定义成“高瞻远瞩型”的公司里,已经有一半以上跑输标普500指数了。
别忘了,当初作者的筛选标准,可是之前几十年里市场平均水平10倍以上的公司,是最耀眼的明星公司,比如诺基亚、思科、爱立信、西门子、戴姆勒、ABB……大家也是疯狂追买它们的股票的,就像我们现在追捧阿里巴巴、苹果、亚马逊一样。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是的,选出好股票是很难,但是也有成功的啊。巴菲特这样的就不说了,连我的同事或者邻居也有买股票赚钱了的啊?
是的,我当然知道这世界上有买股票赚到钱的人,但其中的路途可能比你想象的惊险得多。
然后我们来看看大家公认的伟大公司亚马逊,以他为例:亚马逊是1997年上市的,上市价格是2美左右(注:按照拆股之后计算),而到了2018年,它的最高股价超过2000美元以上,涨幅是恐怖的1000倍。你可能会想,当初买这只股票一定都发财了。
但如果你看过亚马逊的股价走势图,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图里你可以看到:
首先,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亚马逊的股价曾经从300多美元的高点,跌到5美元,这种超过99%的跌幅,你觉得有多少人可以有能力扛过去;
或者,有人可能在2003年左右花55美元买了亚马逊,那么5年之后的2008年,股灾发生之前,亚马逊的价位是多少呢?大概是60美元。五年你的投资也就涨了百分之十,这个回报是非常平庸的,而且一般人有没有耐心等待五年,也很难说。
实际上,直到2015年左右,整个市场才开始慢慢读懂亚马逊,发现这是一家无比强大的公司,于是亚马逊的股价在三年里从300美元左右直冲到2000美元,但这时候距离它的上市已经有18年了。
所以即使我们真的挑中了一个时代的伟大公司,能靠买它的股票赚到钱的路程也是非常凶险和漫长的。
股票指数基金,说的就是一个购买一篮子公司股票的基金,比如刚才我们说的标普500指数就有对应的基金,还有我们国家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等等。通过购买指数基金,你就相当于购买了很多家公司的股票,同样能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收益。
不过我在这里要修正一个观念。
很多人提到指数基金的时候,都会把它形容成一种相对保守、安全、弱势的投资方法,因为它不刻意选择股票,而是把大部分市场买下来,保证自己获得平均收益。
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是不准确的。核心原因就是,很多人不知道,一个股票指数的增长,往往是少量明星公司带动的。
比如拿香港的恒生指数来说,从2008年6月10号到2018年6月10号,恒生指数的市值从11万亿港币涨到了20万亿港币左右,涨了9万亿,而这9万亿里,有接近4万亿,也就是40%多的比例,都来自于一家公司——腾讯。
实际上,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著名的金融学者威廉·伯恩斯坦就统计过,美国股市从 1926 年以来所有的投资回报,都来自于表现最好的 1000 只股票。而这些股票的数量仅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4%。
4%的公司提供了100%的回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如果去买指数基金,其实不是一种被动的投资,更像是主动地让自己能押中这些带来回报的好公司。
非常有能力的人当然可以认为自己能够买中那4%,并且能扛过持有这些公司股票艰难的旅程,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投资的时候远离个股,分散性地投资指数,其实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