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丨指数基金:买到伟大公司的最好机会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买股票呢?
我可以先告诉你我的答案: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想要靠购买个股赚钱是非常困难的。
为什么?因为选中好股票实在是太难了,绝大多数人都大大低估了买到一只好股票的难度。
以前我们说“买股票难”,往往说的是:金融知识很复杂、市场涨跌没规律、分析公司股票需要专业能力等等。但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如果我们从宏观的、全局的视角来看买股票这件事的话,你会发现它的难点是在更高的维度上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举个例子。
当我们说买股票的时候,自然说的是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提到上市公司,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大公司、好公司、优秀的公司才能上市。但是我要告诉你: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当你买股票的时候,买到烂公司的概率比买到好公司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所以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即使我们真的挑中了一个时代的伟大公司,能靠买它的股票赚到钱的路程也是非常凶险和漫长的。
那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既然买股票这么难、这么凶险,是不是我们就不能碰了?
当然不是。
我知道,你在很多理财文章和书籍里都听过“指数基金”这个东西,所谓的股票指数基金,说的就是一个购买一篮子公司股票的基金,比如刚才我们说的标普500指数就有对应的基金,还有我们国家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等等。通过购买指数基金,你就相当于购买了很多家公司的股票,同样能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收益。
不过我在这里要修正一个观念。
很多人提到指数基金的时候,都会把它形容成一种相对保守、安全、弱势的投资方法,因为它不刻意选择股票,而是把大部分市场买下来,保证自己获得平均收益。
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是不准确的。核心原因就是,很多人不知道,一个股票指数的增长,往往是少量明星公司带动的。
比如拿香港的恒生指数来说,从2008年6月10号到2018年6月10号,恒生指数的市值从11万亿港币涨到了20万亿港币左右,涨了9万亿,而这9万亿里,有接近4万亿,也就是40%多的比例,都来自于一家公司——腾讯。实际上,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著名的金融学者威廉·伯恩斯坦就统计过,美国股市从1926 年以来所有的投资回报,都来自于表现最好的 1000 只股票。而这些股票的数量仅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4%。
4%的公司提供了100%的回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如果去买指数基金,其实不是一种被动的投资,更像是主动地让自己能押中这些带来回报的好公司。
非常有能力的同学当然可以认为自己能够买中那4%,并且能扛过持有这些公司股票艰难的旅程,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投资的时候远离个股,分散性地投资指数,其实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划重点
1.想挑中一只好股票是一件非常难、概率很低的事,上市公司里的烂公司要比好公司多得多;
2.即使是名气大的公司,也很难长时间保持竞争力;哪怕是挑中了好公司,等到有好收益的那一天也是路途漫长。
3.作为普通投资者,放弃挑选个股,选指数基金,是更明智的选择。
优秀评论:
1.今天的课程给了我一个提醒,参考昨天张潇雨老师在问答中“卖出择时”的回答,我有以下的体会。一、即使优秀卓越、如日中天如GAFAT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腾迅、阿里),从长期看持续高速增长、不出现大幅波动的概率也非常低,也就是风险也相当大。二、如果指数基金的股票构成是动态的,反而更能代表近期增长性较好的公司,买到合适的指数基金,也就能更大概率享受到时代进步、股市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三、不管是优秀股票还是指数基金,我们买入的唯二参考标准就是,它的未来是不是具有成长性?当下它的价值是不是被低估了(其实是一回事儿)?我们卖出的唯二参考标准就是,当时买入的条件是不是已经不成立了?家里急需用钱做更重要的事。
2.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是糟糕的公司,这确实是和很颠覆的观点。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解释一下。任何行业或者公司,都会经过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生命周期。所以,看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要加强时间轴,不可否定的是,那些明星公司,曾经是很辉煌的,比如诺基亚。但是任何公司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行业进入极限点(失速点)之后,能否跨越这个鸿沟,重启第二条曲线。如果可以,企业将会继续发展,如果不行,就会衰落消亡。就如曾经的诺基亚,在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时,它就没有跨越过去。包括现在伟大的公司,比如腾讯,阿里,亚马逊,将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企业如何永续生存,薪尽火传,是所有企业家在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克里斯坦森提出,能够跨越非连续性鸿沟,进入第二曲线的企业比例非常少。长期来看,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只有4%的企业能重启增长引擎。这里的原因在于,那些在位的大企业被内在的组织心智和外在的价值网所束缚,如果不能通过正确的方式破除这种束缚,那么,企业将跌落鸿沟,难逃命运的周期。所以,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糟糕的企业,需要加上时间节点。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他们无疑是很好的企业。而如果无法跨越非连续性的鸿沟,最终也只能成为非常糟糕的企业。个人认为周期,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那些满足人们底层需求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他们的生命周期可能更长,但是,最终也会同样面临衰退期,只是被颠覆和替代的时间,更长罢了。
3现在我的投资主要以购买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为主,投资个股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回忆曾经“炒股”的经历,满满都是一个傻瓜的“血泪史”。第一、成为“接盘侠”。早期,看到刚开始上涨的个股并不会出手,但越沉得住气,它就继续涨,直到自己出手之后,就开始跌了。第二、想抄底结果被套。看好一只股票,直到认为跌到心理价位就买入,结果继续下跌;心有不甘,继续买入,试图降低成本价,结果“跌跌不休”。第三、重复操作无获利。当在某一只股票上有过几次成功的操作,就以为自己把握住了规律,继续操作之后,往往把之前的获利都赔掉了。曾经看好一支股票,就在低价位的时候逐步买入,在利好新闻放出时马上清仓,获利本来不菲。但听说还有利好的时候,又忍不住买入,然后频繁的做高抛低吸,以为能看准最后的一波行情然后获利离场,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最后接棒的那批人,不仅被套,之前的获利也全部拱手送人了。9:53
4.从未买过股票。个人认为买个股——尤其是短期持有,跟买足彩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当你掌握了球队历史底蕴、球员能力数据、历史战绩走势、各方专家点评和预测、甚至比赛天气状况——你以为你稳了。可世界往往另有计划。它可以成全你,让你自以为掌握了足球的真谛,也可以在下一把打脸你,让你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我从15年开始投资,当时是牛市的中后期,什么都不了解,跟着别人瞎买。一开始以为自己是股神,买啥都涨。但很快市场就开始跌落,当时幸亏跑得快,没什么损失。后来有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敢再碰股票。直到16年底接触了指数基金的相关概念,又重新开始投资。我买指数基金,是跟简七理财学的,定期买入定额的5只指数基金(包括沪深300、中证500、标普500、纳指100等四只股基和一只债基),然后年底再平衡。买指数基金能让人更安心,因为只要你对经济长期是向上走的这一点有信心,那么就可以放心持有,不必像买个股那样担心涨跌和卖出时机。总的来说,从开始投资指数基金以来,投资是正回报,但是具体年化有多少没有仔细算。当时中间还犯过错,比如到了17年底舍不得平衡,导致18年的收益变差了。到了17年中旬的时候,我自学了财报阅读,重新开始投资个股。到目前为止,买了三只股票,收益都是正的,回报率大概在40%左右。18年行情很差,但是我一直没有卖出,但是也没有抓住机会在低点买入。原因是我对个股的信心还是不够,不敢放心大胆地抄底加仓。总结一下,我买过个股也买过指数基金;买个股亏过(跟风瞎买),也赚过(自己研究公司财报)。但是我现在比较推崇指数基金,因为投资它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少,而且投了之后我能放心地睡觉,不会担惊受怕。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因为投资而影响了生活质量,那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设想了一个模型,假设有100万永远不用动用的资金,90万买入各类股票指数基金,10万买入10家明星公司,假设每家投入1万元,下跌的永不卖出,上涨到一定幅度就减持50%(一定比例),用于继续购买当下新出现的明星公司。那么就算这些钱亏光,也就是投资之初10%的损失,如果押中几家类似亚马逊的公司,就可以达到10万的百倍千倍的收益。如果说运气不好,没有上涨的公司,那么就拿出指数基金收益的小部分,继续。这样长期下来,手里就会花微小代价把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的明星公司都买一遍,越来越能增加被“幸运闪电”击中的概率。
失败的案例是近期暴雷的康美。当时买它的原因是先看到网上有介绍它的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好印象;然后自己检索相关资料,加深了认识;再后是看了财报觉得挺不错的;最后决定购买是因为,把它要打造类似中药饮片的平台的战略类比成淘宝了,对平台型企业十分看好。现在反思,一是犯了自我证实偏差。是先有好感,再找证实的证据;二是看财报的能力根本是入门水平,只是觉得资金充足别的也看不出来;三是对中药饮片的领悟并不了解,纯靠想象;四是在第一次暴雷时没有警觉,及时撤出。因为投入的不多,竟然有花钱买经验的想法。
今年投资最成功的一次是重仓买入浙江龙盛,回报200%,原因是自前年开始小仓位跟踪这家公司,发现公司不被市场待见,估值一直偏低,但公司盈利有持续向好的趋势,在今年化工爆炸事件后,涨价预期确立后,重仓买入,在价格20以上分批卖出。这次买入与卖出自认为是正确的,但接下来4月份买入欧菲光,原因也是觉得20倍PE低估,但是前提是财务报告没问题,没想到去年财报暴雷,三分之一仓位踩雷,现在还深套,跌停无法卖出。想想能够买到牛股真的是运气,买中垃圾的概率更大,反而是自己从08年到现在坚持的基金定投尤其是买入的指数基金,都是盈利退出的,无一亏损。我想这也充分印证了张老师这堂课的核心要义。看来以后要把投资股票的仓位,逐渐转到指数基金上,跟随伟大公司一起慢慢变富。
这节课明白一个道理,普通人根据自己感觉买股票,跟赌徒没什么区别。记住了一个事实,4%的公司提供了100%的回报。普通人压根就不要幻想炒股赚钱,理性一点,多听听真正懂行的,自己吸收后就要付诸行动。
先说说失败的经历吧,18岁进入股市,那时候看着顺眼就买了,运气好,买入第二天开始就连续拉了三个涨停,当时心里感觉就是股票真简单,也不知道为什么涨,没想过卖,还想涨更多更多,后来的事大家也会想到了,跌下来,最后到成本价卖了,跟着我又乱买一通,频繁交易,买入卖出没有理由,学费交了不少。转眼三年多过去了,经过这三年的摸爬滚打以及学习(本人金融专业),对股市略懂一二了,年前37入手格力,上周四我老师推荐我参加高校模拟炒股比赛,当晚复盘选了一只票,周五买入,当天收益15.8%,现在买入都是有自己的一个操作模式,有底气的。不再像以前那样12:05
我购买个股比较成功的经历,是购买了婴儿乳业巨头A2,软件具体ALU,以及新兴科技公司APX。选择他们的理由就是符合小趋势。我选择个股主要看小趋势,在小趋势里的行业,就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我承认自己一定存在局限性,所以不可能那每个阶段性的小趋势都一网打尽。从概率上来说,只要抓住一生中的一两个小趋势,足够投入,就能够实现最终投资目的。我也曾关注过指数基金,但绝大部分指数基金都是β收益的,也就是市场本身的收益,而我更关注α收益。所以,经过权衡,我最终放弃投资指数基金。我认为,取得β收益,虽然可以跑赢比大多数投资者,但并不能最终实现财富的大幅增长,这只有超额的α收益才能做到。所以,我认为单纯通过购买指数基金,最多只能稍好于平均水平,跑赢通胀,实现保值还是没问题的。要想取得超额收益,必须不断学习,这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个人投资者。11:46
前段时间看了两本书,安东尼罗宾《钱》和瑞达理欧《原则》,都推荐个人投资者,最省事的选择就是投资指数基金。
我买股票最成功的例子应该是2017年3月底开始买中国恒大,那时中国恒大总资产1.32万亿,负债1.28万亿,净资产400亿,总市值800亿港币,当时外资大行都给恒大估值很低,市场非常悲观。我当时认为:1、房地产公司的负债主要是预收客户购房款,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材料商材料款和买土地的土地款,前三项是经营负债不用付利息,说明公司有竞争力;2、当时M2增速快,房地产市场火爆,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大量土地升值惊人,远超利息成本,实际资产价格远超账面价格;3、公司账上有3000亿现金,不会有现金流问题;4、公司准备引入战投,战投估值比市值高1倍(大概数字,时间长有点忘);5、公司在大量回购,每天挂2亿股回购单。以上几点,让我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然后选择All in,结果当然令人满意。这次投机成功给我的经验是:必须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看懂公司业务,能分析出核心竞争力,等到好机会,然后才应该出手下注。
对于购买指数基金,本人深有体会,2005-2007年股市大涨,由于个人买房需要,及时保住了胜利成果,2009年这一波让我为自以为是付出了代价,2015年这一波一开始是买股票型基金,收益不错,后来看着别人买股票的疯狂收益,忘记了过去的疼痛,结果摔得头破血流,也真正认识到我这种小散在市场里的定位。2018年开始定投指数基金,虽然到现在还未实现收益,但是用闲钱进行长期投资,买指数基金,管他市场风起云涌、笑看云淡风轻。
作为普通投资者,想依靠个股赚钱非常难。因为看对,做到,赚钱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股市里要想赚钱,需要要翻三座大山。第一座:看对,你得判断对才行;第二座:做到,你需要有远见、勇气和执行力,在股市低位进入,这是非常反人性的,因为散户(或称韭菜)是越跌越撤,越涨越进。如果买入成功,就要开始接受市场波动的考验,今天3100点,明天2900点,如果你忍受不了这种波动,看不得浮亏,就会提前割肉下车结束交易。 第三座:赚钱。即使你无惧小的波动,能得拿住,也可能因为忍不住高点的回撤(即账面巨额浮亏)而过早地结束了交易,毕竟股市里黑天鹅很多,看不见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割肉下车或者只赚了一点点,结果很可能你一卖,它就飞涨,后面涨多少都和你无关了。 因此,在卖买股票一段时间后,我就选择了指数基金。买场内或是场外都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股市里做对选择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投资是剩者为王。10:54
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说,假如我们之中真有一位超级投资天才,他就会在20世纪不同的年代选择收益率最高的品种进行投资:20年代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资标准普尔500股票,30年代全部投资长期公司债券,40年代全部投资小盘股,50年代又全部投资标准普尔500股票,60年代和70年代又全部投资于小盘股,80年代再次投资标准普尔500股票。如果有人跟随这种投资天才指引的投资策略操作的话,早就成了亿万富翁,在法国美丽的海滨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如果我也有这种神通,能够提前知道不同投资品种的业绩表现,我自己肯定也会这样操作了,也早就成为亿万富翁了,可惜事后看,应该怎么做最好,一清二楚,人人都能做事后诸葛亮,而当事前看时,股市谁也说不准,所以至今没有一个人是股市中的事前诸葛亮。10:52
我有近8年股票投资经历,现在已经放弃买个股,开始定投些基金,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投资股票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市场和个股,投资成本和收益比低,有这些时间还不如用来投资自己,把自己工作做好;二是由于个人时间和阅历有限,购买个股很容易陷入投资者偏差,比如易记性偏差和代表性偏差,买入自己熟悉、市场上追捧的股票,但这样往往不能获得超过市场的回报;三个股的波动巨大,个人很难掌握合适的进入和离场时间,也没有坚定的信念长期持有,等待市场的回报。比如课程中举的亚马逊的例子,能够坚持18年的个人投资者寥寥无几。9:19
我购买过永辉超市这支股票,购买这只股票前关注这家公司很久了,觉得这家公司发展前景不错,门店开得很多,经营管理能力出色。在今年4月份中下旬一直在9.3元左右震荡,在今年4月26日达到9.43元卖出,但过了1天后股价就达到9.7左右,目前股价是9.88元。现在复盘一下:觉得自己当时卖出时或多或少受到当时市场情绪的影响。听完今天的课程,结合自身的情况觉得普通投资者买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和中证500比较好,股票投资费时,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把这些时间用在投资自己身上。以上是个人的浅见!8:42
中石油回归A股票的时候我买过,在当时是大势所趋,比今天的茅台还热,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几乎找不到不选的理由。到今天,买过中石油这事成了脱口秀里的段子了。选股时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往往是过度自信的陷阱。11:08
成功的经历:买腾讯。原因有几点:1.作为腾讯员工,对公司非常了解。2.同样是员工,所以买公司也是看好自己的未来。3.同事都在买。原因很奇怪,也很真实。10:55
作者回复从结果看是个好决定,但是回头看其实你是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和投资收益都绑在了一个地方,一旦出问题也是挺可怕的12:40
当今时代的确把你的钱交给一个专业的基金经理去管理投资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毕竟个人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想必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一意孤行相信自己的判断去购买个股的投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相信很多个人投资者本身的薪水很感人,又找不到合适的生意去经营从而增加收入,恰恰进入股票基金市场变成了一种较为容易获得更多收入的方式,而且往往这些人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能否麻烦老师介绍讲解一下如何通过利用投资工具使用相对正确的方式放大收益,甚至加杠杆,来获得长期来看的超额收益,有没有一些可行的方式?谢谢老师了。9:51
作者回复我觉得这些方法最终都会导致血本无归,还是在场外好好赚钱吧12: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