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课看课改

观课看课改

作者: 一身书生气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06:46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听了第二协作区的八节研讨课。其中语文三节:分别是张老师《山水画的意境》九下,时老师《智取生辰纲》九下,马老师《大雁归来》八下自读课。三节课都是特意挑选的,各有特点。

        张老师是老同事了,对她的教学风格独比较了解,一贯干脆利落,训练点突出,板块清晰。三个主要活动,活动一,把握观点。交流话题:默读课文勾画核心概念和作者观点。活动二梳理思路。话题缩写改写微型小论文。方法点释,例子解析,学法指导。活动三鉴赏作品。用课文讲述的理论鉴赏《江雪》。

          思考:1.小小辅导员。设了三个,一个字词,二个议论文,缺少一个阅读方法辅导员,其任务是解释清概念和观点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勾画关键句,明白关键句类型。

        2.三个活动紧扣了单元目标:了解观点,学习思辫,有思考见解,迁移运用。活动二到活动三之间跨跃度太大,缺少合理过渡,(活动二论证思路应是九上训练重点。)该怎样解决?关键在活动二的设计要求和落脚点上,如用到意象意境意匠,注意区别联系。这是为了紧扣单元训练目标2思辩,并为活动三铺垫。三个活动递进性更强。

    3.艺木是想通的,如何把山水画的意境写法转化在写作上,结合课后题第三题设计出写作注意事项,若能串进活动会更完美。

    《智取生辰纲》设计思路活动一初读课文理情节。思维图情节提示。活动二跳读课文析h物。跳读8~14析吴用群像,跳读勾画杨志动作语言析杨志性格。活动三析原因,悟主旨。作业杨志小传。

        思考1.概说情节方法要灵活多样,如不同主要人物(吴杨老都管)角度,小说要素角度。

        2.长文短教,要注意选好切入角度,围绕切入点设计活动,如围绕“智”复述吴取的过程如何体现智,进而带出从事件析人物方法。同理杨志的“智"和"愚"思辩其性挌,抓人物描写。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文本深处,而非浮于文本表面。

        3-名著课如何将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好课内外勾联,及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方法的点释处理如何更到位?

        巜大雁归来》走进雁群,速读概括要点,观赏雁翔,体悟动作,倾听雁语,畅想描述,惑悟雁心体悟主旨。活动安排很好,但是是用问题追加出的,学生缺少了学习抓手。

        思考1.如何通过递进性活动摧动课堂,课堂设计的活动多样性如何体现,给学生的抓手是什么?明白这学生就知道怎样入手?进而明白写了什么。

        2.如何突出非典型性说明文,观察笔记的文体特点?自读课特点?明白怎样写的?

      3.如何把作者的观察方法用到写作中?设计出有价值的主问带出主旨?这样会明白为何这样写?

          这三节语文课做为第二协作区选出的代表,每个人都有其特点风彩。其共性体现在:1都有了进一步课改意识,都在尽力落实教研室推出的“小小铺导员”和学习小组。2.三位老师备课时都有课后题意识,尝试把课后题融入课堂。3.都有单元训练意识,能扣着单元训练目标展开。

        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小辅导员如何真正落实在小组建设中,其实每个小组长都是辅导员。这三节课都是特定提前准备的辅导员,而真正的辅导员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辅导员,发挥其特长。学习小组建设和辅导员,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意培训和指导。这是一项大工程,来不得取巧。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增效?特别是九年级第二期时间紧任务重,大单元教训是必然趋势。如何做好单元主题教学?这是寒假以来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知道“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或活动等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结构化组织的学习单位。单元向上承接课程目标,向下统领单元内的课时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资源等。

          语文单元模块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特点,体现了时代要求。

          单元教学设计要立足课程视角,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年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贯穿于备课、上课、活动、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结构化设计倡导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注意各章节或单元中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单元学习活动就是在单元教学背景下,以“问题形成”与“问题解决”为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单元教学就是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课文的精读,带动单元中其他课文的略读、自读。精读侧重于“学”,略读侧重于“习”。教师要想完成完整化、系统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过程,应明确回答三个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已到达那里?基于对这些的思考,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评价、教学资源这六个要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看课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dy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