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洗稿、模仿到买房大师

从洗稿、模仿到买房大师

作者: 魔都财观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4:45 被阅读0次

    这段时间自媒体圈最热闹的事情就是洗稿。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有个叫差评的公众号拿了腾讯的三千万融资后,结果被一帮自媒体大V骂洗稿。起初差评骨头很硬,死活不承认,结果人民日报评论发文《拒绝洗稿,用法律保护原创》。头顶三尺有铁拳,差评怂了,又是道歉,又是退还腾讯的投资,这事才算了结。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模仿是可以的,抄袭是不对的。模仿和抄袭怎么区分,傻傻分不清楚。我们这里不讨论道德鸡汤,我关心的是如何从洗稿的做法里学会关于模仿的方法论,自我提升。不说别的,抄抄抄,也许能抄出一个买房大师来。

    01

    洗稿

    自媒体上的洗稿历来已久,最近几年简直是疯狂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我每天看几十篇文章,十篇里面大概有一篇就有洗稿嫌疑的。据我的观察,同样是借鉴,水平也分高低,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最弱的,就是直接拿别人的文字来改,这是纯粹的洗稿。这种事我们大学毕业写论文的时候没少干,因为有论文系统审查机制,超过35%的文字重合就算抄袭,所以自然要一个个字改过去。把努力改成奋斗,把学习变成上课,后面段落挪到前面,主谓宾结构打乱掉。每个字看上去都不一样,但内容一摸一样,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总有办法的。

    第二种相对强一些的,就是抄观点。把别人认知提升的精华素养,拿过来用,有良心的作者会提到原创者,我微博写别人观点一般要注明出处,不是我有多高尚,是怕在评论区被喷。不过网上心理素质好的大V多了去了,黑掉原作者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为什么那么多十万加鸡汤文看着都长一样,因为里面道理大多是陈词滥调,抄来抄去,无非是旧观点,换个故事再写而已。

    第三种最强。就是在别人写的基础之上,引申更高级的思考,写出更深的内容。同样是写丹东房价暴涨,大部分文章都在训斥丹东炒房客暴炒,而水库论坛就敢写舆论宣传口径不对,世上没有炒房团。这角度和笔法是真的带种啊。借鉴同样的热点,却超越别人的认知,没毛病。

    不管是抄袭还是借鉴,大家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复制别人的思想,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低劣的洗稿,还是要把文字改成自己的调性,太假、太生硬会被人看出破绽。我们小时抄作业,高级别的抄手要故意抄错两道,以免大家错在一块,给老师抓到就是一锅端。前面抄抄,后面改改,几个小时花进去,也没省力多少。抄观点,要找到恰如其分,且没有被用过的例子,这里面的苦只有作者知道。借鉴热点,思维突破就更难了。人为了逃避思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要想思想进阶,什么都干了也不一定出得来。

    02

    模仿

    人自古以来进步的路径就是学习、模仿和超越。不管是洗稿抄袭还是借鉴递进,本质就是模仿。真理的普及,就是在一次次模仿应用中逐渐推广起来。

    我们无法杜绝别人的模仿,因为思想是一种高级智慧,没人能独占无形的思想权。法律和行为模式的限制,只能是事后监督而已。受法律保护的思想权是专利、知识产权。他们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些具体的文字。先想出来的人,好像发现了一条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路,申请专利后,就能独占这条路。

    但应用型的思想文字在生活里毕竟是少数。观察世界的哲学观,价值观,理财策略,财富增值指导,对某件事情的评判,这些思想是无法独占的。它只是代表个人的一种观点,观点是人人都能有的。不能因为你先有,就杜绝别人不能发表同样的观点,即便是抄袭你的,你也不能写出来排斥他,因为真有可能是他想出来的。

    抄袭者可以抢到一些原创者没有抢到的粉丝资源,但是抄袭发展速度衰竭地很快。复制,是优势,也是局限。抄袭只会稀释掉原创作者的资源,搭便车赚到钱,但本质上不会颠倒原创者和抄袭者的江湖地位。因为原创的边际能力在变强(好的加速度在变快),抄袭的边际能力在变弱(好的加速度在变慢)。如果只停留在洗稿和抄观点,终究是做不大的。

    03

    超越

    原创但不会经营的,和模仿但是会经营的,结果差不多是打平的。

    模仿者既然抄了,就不用把精力放在原创上,可以花费资源去做市场推广。如果产品力是一个数字的话,原创就是首位数,推广就是后面的0。原创者往往首位数做的很大。模仿者的首位数小了一些,但是把精力放在营销上,把传播力做起来,最后体量差不多的。工商银行的理财、基金、按揭、网银、商城,建行全都有,长得差不多,两家行柜员的臭脸也极为类似。整个银行业创新慢,复制快,鬼才关心谁抄谁。

    真正可怕的是,会模仿,会经营,然后还会创新。

    当年微信1.0版本,只能发文字、图片,替代运营商的短信。微信刚出来的时候,一片骂声,说微信是抄米聊,kik。

    但微信从2.0开始发力,倒腾出语音功能。这个功能一出来,很多人就傻眼了,能讲话的消息,太方便了,迎来一波增长,逆袭米聊和kik。微信2.1版本开始导入通讯录和QQ的好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户达到几千万。2.5,3.0,3.5版本,上线新功能:附近的人,漂流瓶和二维码,陌生人和线下加关注场景开始发力。4.0版本是个划时代的版本,朋友圈和公众号是微信的首创。微信也是全球第一个,在聊天工具里去做熟人社区的app。再叠加上公众号的内容,从此用户在微信里黏性十足,有单聊、社群和知识,每天沉浸在一个完整的信息闭环轰炸里,再也出不来。

    后发先至,因为后发者,也是个很出色的创新者。先行者看上去猜中了先手,然而整个大棋局才刚刚开始而已。

    04

    买房套路不怕模仿

    我的文章和线下分享,讲过很多买房的套路。我也和欧大、地图、恰空、杨红旭等大V和民间买房高手交流过,他们都慷慨地在各种渠道分享他们的思路。总结下来,买房大师的操作手法,都是差不多的,归纳起来就是周期性选择城市,按人流、动线规划选定板块,看房200套选择标的,再通过现金管理做大信贷。

    除了疯魔流钻牛角尖被爆仓的,这些方法的确是亲测有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宝贵的赚钱术,别的行业都藏着掖着不敢拿出来,为什么房圈反而愿意主动分享。

    因为个人配置房产的市场空间很大,大到个人无法独享。买房的起点是不高的,首房首贷起步,踩准节奏,买对周期和标的,赚一千万真不是难事。比如2014年买一套上海一千万房产,现在就是二千万。这不是什么马后炮,站在当年的时间点,结合经验观察,下重注、赚大钱的确定性很强的。

    但是买房事业的天花板终究也是不高的,决定一个人买房上限的不只是首付款,还有其他综合资源。事实是,就算你知道了所有买房套路,也很难成为买房大师。一个人现在如果是30岁起步,即使克勤克俭,拼尽全力买房,用光所有的杠杆,净资产大概也只有5到10倍的增长。而且每个人起步的门槛不同,1000万起步和100万起步,是差好多的。房产是通过多核资产配置,线性增长的投资。个人的多核资源(6个钱包、房票和贷票)也决定了个人买房的上限。因为限购长期存在,家族6人在一二线城市有多少个户口,每个人的年龄,月供收入水平,这些决定房产配置规模的上限。还有就是家族风险偏好和对房产的认定及决心,手上拿着葵花宝典,不敢用也照样没辙。依靠负债推动的投资模式,它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因为推动负债的资源是不可能无限扩大。好比你凑够了1000万首付,却发现死活搞不定一线房票,依然做不大收益。

    另一方面,很多楼市的老方法正在失去作用,过去能走通的GPGD现在不管用了,那些熟悉的并发玩法也在失去威力,信贷产品一边创新,另一边是按揭接力贷等优质产品的洞也在慢慢坍塌。整个行业的确是在收紧。

    当所有的路数都已经被摸清楚之后,房圈里太需要创新了。目前的买房科技依旧是负债驱动的老路,稳定有余,爆发力不足。整个行业看似热火朝天,其实是在吃老本,创新衰竭,死气沉沉,大家只是在不停滴重复打磨老技术而已,行业需要颠覆式的新技术。所以在房圈里,我们愿意分享,我们不怕被抄袭,我们希望后来者学会所有的套路,做出一个像微信那样令人尖叫的产品模式,打开行业的天花板。一个人再牛,也不可能买几百套房子,但是一个人可以教会几万个人买房子。把成功买房快感带给别人,本身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抱着对创新的好奇心和帮助更多人的愿景,房圈是不介意模仿和抄袭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洗稿、模仿到买房大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g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