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获得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为的改变,也需要思维上的改变。我觉得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思维决定行动。
就像我们在《校验人生假设》那篇讲到过,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重大假设,我们也学到用“心理免疫X光片”这个工具来找出背后的假设。但仔细想想,我们好像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即便我们找到了几个自己背后的隐含假设,仍有一些是我们所未能发现的。甚至还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假设出现,继续阻止我们的改变。
而我们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导致我们做出那些假设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所以今天先来整明白这心智模式到底是什么,比如它是怎么影响着我们的?
发现它至少在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二是引发了我们的行为。
比如同样的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水了,所以很焦虑。另外一些人看到的是还剩半杯水,所以很开心。
这种想得乐观亦或悲观的思考习惯,就是心智模式的第一个影响,让我们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并产生不同的情绪。
又比如你觉得某件事能应付,你就会想各种方法全力以赴去做,最后果然做成了;你觉得自己做不到某件事,你也会各种拖延找借口,最后就真的做不到。
这种自上而下的信念加深又会形成正反馈,让积极的暗示更积极,消极的变得更消极。这就是心智模式的第二个影响:通过激发某些行为的方式,来验证它本身的正确性。
而为了在复杂世界简单的分清我们心智模式,我们根据能否促进自己跟世界的积极互动的方式,把心智模型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型,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型。
成长型心智指的是满足自身安全感前提下,探索世界的自主性与本能。拥有成长型心智的人执着于自己的目标,会努力解决问题,把限制和困难当作是有趣的挑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能力获得了不断的成长,能力的成长又会促增他的胜任感,而这种胜任感又会驱使他不断去寻找挑战。由此形成了一种正性循环。
而防御型心智则指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回避可能的伤害来获得安全感的一种自我控制。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也不愿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
因为逃避问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让他感到更不安全,于是为了保持安全他又会不断回避问题。从而陷入不断寻求安全感的循环。
正如想要改变假设必须先看到隐含假设一样,想要改变心智模式也要先看到心智模式。今天我们看到“它”了。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心智模式,并改变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