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我又开始懒惰了,不主动聊天,不爬楼学习,不积极备考,不爱思考,不继续晨跑,甚至什么也不想做,只想静静地发呆。
这种情况每个月都会出现,偶尔持续一两天,偶尔持续一周,甚至持续一个月以上。
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这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天性,无法消除,只能尽量避免。
有的人过得比较潇洒,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人可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严格要求自己;有的人知道该做什么却不去做,反而用一些短平快的事情来麻痹自己。
对我而言,我感觉自己有时候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如何下手,或者说是为了避免麻烦、失败,失控等情况而不去行动。
举个例子,我知道自己应该认真备考,但是因为落下的课程太多,课程消化太慢,学习不得章法,反而不想继续学习,觉得考试这事还可以再拖。
我知道我接下来应该学习的是与理财相关的知识,要看书,看直播,要复习,要做总结,但是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思考,分析,总结,输出,一想到这些,我就开始退缩,不知道先做哪件事,既想看书,也想看直播,反而什么都做不了,干脆啥也不做,省了思考。
有时候知道该做什么,也开始行动了,但是却做得不够好,坚持不下去。
举个例子,在简书平台上日更文章。之前一开始注册简书账号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要写什么样的文章,要坚持写多久,后来参与简书日更挑战以后,发现这种类似闯关游戏的写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
好的方面是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可以与简书上的粉丝、大佬们交流,也可以欣赏他人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
不足的是自己写作的驱动力容易衰减,因为当初坚持的动力主要是由于参与挑战才决定坚持下去,一旦中途挑战失败可能就不会再坚持日更了。
这段时间日更坚持了一百多天,如果不是不想挑战失败,可能自己坚持不了这么久。
我在写作这方面并没有花时间去系统学习,也没有花时间去琢磨内容,也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分析自己该写什么内容。一切都是由内而发,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分享什么就写什么,多数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以很难获得正反馈。
写作也需要思考,但是我却很少思考,因为输入太少了,能输出的就很少。
不动脑,不学习,不看书,不思考,不写作,这会引起恶性循环。
如果只是为了凑字数而写,那我就坚持不下去,因为凑字数也需要脑力,只有当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或者有感而发的时候,才会让我觉得写作这事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虽然犯懒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我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对写作仍有信心,我热爱的不是写作,是认真生活,努力提升的自己。
这篇自我思考,也是为了提醒自己,该躺平的时候,好好躺一躺,躺好了就得重整旗鼓,向着目标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