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苏东坡新传》……第一章。这大概是我长这么大,除了物理教科书之外,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了。
苏东坡,很少有人不喜欢吧。有的人喜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的人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人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的人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的人喜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也许,我们知道苏东坡的许多诗词,许多故事。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苏东坡吗?
大学时代,我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经过十多年的记忆筛选,脑子里只剩下作者和书名了。如果,我再读一本苏传,十年后,甚至只需要五年,又只记得作者和书名。那么,我就要慎重考虑,要不要读了。
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我是偶然发现的。吸引我的,不是它在微信读书的评分高于林版,而是,这本书是李一冰先生蒙受不白之冤,在台湾监狱中写就的。
有相似的遭遇,往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心境。
初读李版《苏传》,我其实有点读不下去。十多年没有认真接触古文,上学时那点底子全还给老师了。书中引用大量古典诗词、文章,我不但不知出处,连字面意思都难读懂。好在微信读书上不乏高人注解,省了许多查证的功夫。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借助度娘。如此读法,想快也快不了。
写这么多,无非是为自己蜗牛般的读书速度找点借口。读过第一章第一节后,我决定写读书札记。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凑日更。
《食蓼少年》这一章,从苏轼的出生地,写到他的世系,他的双亲,他和弟弟苏辙的应试之路。给到苏轼的笔墨并不多,大致“少年天才”四个字。反而对苏洵,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对苏洵的了解,停留在课本上的《六国论》,苏轼、苏辙的父亲,大器晚成三个点上。读了这一章,深深感受到老苏的豪侠气概,老苏的耿直、风骨,和他“一官难求”的辛酸与无奈。
苏氏父子的共同点,除了才华横溢之外,还有耿直,或许与这个家庭的氛围有关。
苏洵上书韩琦、富弼,直陈执政者需改进之处,为韩、富所不喜;苏轼因为耿直,既不见容于新党,亦不见容于旧党,一路贬贬贬;苏辙制科考试作文直言不讳,三等被降为四等不说,还引发了朝堂争议。
良药苦口利于病,却是最难入口;忠言逆耳利于行,却是最最刺耳。那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能收敛的,还是收敛些吧。有时候,你以为的特立独行,在别人看来,不过是笑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