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日子,雨水连绵,炒得如火如荼的共享雨伞也开始发威了。日前杭州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街头、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据了解,使用共享雨伞时,用户需以扫码扣押金 19 元,租金为半小时 0.5 元的方式付费使用。
不过可惜的是投放不到 24 小时,这批共享雨伞就被城管“下架”了,原因是“这类共享雨伞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盈利为目的,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
杭州市下城区城管部门表示,在相关企业未办理相关备案和明确行为性质前,城管部门将禁止“共享”雨伞在公共区域投放。而目前城管部门已经联系相关公司进行约谈。这批共享雨伞的创始人赵先生也承认了在投放雨伞之前并未在杭州市任何部门进行备案。
这不禁让人想起“摩拜”单车的短命教训。此前曾经有过媒体报道摩拜单车在安徽六安市投放运营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被城管部门清走,其中原因疑在“随意投放”上。而当时城管部门给的解释是需要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对此类“入门”困难现象,网友们观点迥异
有网友觉得,共享物品既不是纯公共产品,有不纯私人物品,共享背后实为租赁,是企业的商业行为,未得到批准而占用公共区域,不妥;
还有网友认为,共享产品方便民众,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不需要消灭。或许依法行政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底线,只有寻找出管理中的“最大公约数”,考虑其两重性,才能让这一便民创新之举走到最后;同时政府部门确立准入标准,避免出现运营乱、质量差等行业乱象。
共享雨伞遭清理后,共享模式面对一片质疑
次共享雨伞投放仅1天就遭清理的事件,也让早前共享篮球、雨伞、充电宝受到的质疑声再次甚嚣尘上。不少质疑称:
一些共享服务是否真有实际市场需求?
这分明就是打着共享名义,干租赁的活!
闲置物质、资源变味专业产品,这不是加剧产能过剩、资金浪费吗?
翻来炒去就这种玩法,共享模式还能不能有点创新了?
被玩坏了共享模式,急需创新玩法来解救
随着共享单车的火爆,人们在享受出行的便利之后,也开始直面一些负面问题:占据城市公共资源,影响市容、单车浪费、押金不透明等等,而目前很多共享项目都存在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的,将共享的主体从实质物品变成虚拟资源,这些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例如招商快车共享平台,通过平台用户分享真正闲置的人脉、技能、渠道资源,就能有效解决企业C端创业者资源少、渠道经理B端企业资源少的难题。而且,整个模式的服务链条中,平台无需耗巨资产能,平台用户一个手机转发广告、分享人脉资源,完全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