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压岁钱,清代富察敦崇在其《燕京岁时记》中这样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为什么是压岁呢?
传说古代有一只叫“祟”的小妖,每年年三十就出来伤害小孩,放一串铜钱在小孩的床头,就能将小妖赶走。“岁”与“祟”谐音,“压岁”就是“压祟”,压岁钱就能镇住“祟”这只小妖。所以,晚辈获得长辈的压岁钱,意味着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每逢春节,小孩跟着大人去走亲访友,一般都能获得压岁钱。
上小学以后,我就能自主掌握到手的压岁钱了。
之前的,基本被父母“没收”。
那时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那儿经济也不好,逢年过节多数都给一元两元,发五元的已是大户人家。有一事可以证明:当时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学校发奖学金也才三元钱。不过当时的物价也比较低,在学校打一份菜也就一到两毛。
春节里,走完姑妈、舅舅、姨妈、干爹等亲戚,口袋里总能收获十块二十块的。
爸妈也曾试图再次“没收”我手中的压岁钱,经过我的顽强抵抗,他们也只好作罢。只是叮嘱我,不要弄丢了。
爸爸对我的“顽抗”表示“愤怒”,说:“你以为白拿啊,我们还不是得还回去。”
当时小,不懂礼尚往来的潜规则,小嘴一撅,走开了。
我小的时候,最兴奋的事情是“蹭压岁钱”。
怎么讲呢?
每年春节我去姑妈家,他们家也自然有一大把亲戚要走。表哥表姐去走他们亲戚的时候,姑妈觉得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也不好玩,就让我跟着去。我自然不用携带任何礼品,作为表哥表姐的打包附带,跟着去蹭吃蹭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走的时候,姑妈家亲戚给表哥表姐压岁钱也会给我一份。我来着不拒,就这么把压岁钱也蹭了。
当时窃喜,后来想想,这样似乎很不厚道。
到了高中以后,我基本不接受亲戚的压岁钱了。
一来自己年纪渐长,有些不好意思;二来我家的亲戚大多都不富有,他们挣钱不易。
但干爹是个例外。
因为每次他都说,只要我还在读书他就会给,等我以后工作了就不给了,还打趣说到时候是我给他了。
我拗不过就收下了。
到了大学,研究生,仍然如此。
由于获得的压岁钱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压岁钱的使用并没有特别的规划。
小学的时候,基本用于买纸笔,还有中午在学校食堂打菜。
初中的时候,我用压岁钱,加上一点奖学金,去订阅了一份《全国优秀作文选》。后来,我有作品陆续在这个刊物发表,所得稿费也早已超过当初的订阅价。这被我认为是最划算的压岁钱投资。
高中、大学、研究生获得的一小部分,很自然地纳入日常开销,没有了痕迹。
今年,是我正式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又想起那么多年的压岁钱的日子。
如今,是没有了。
也不应该再有了。
长大了,应该是承担责任的时候了。以后成家了,则是轮到我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了。那一天好有点远,那一天也很近。
压岁钱,压住的是童年的记忆尾巴。我的压岁钱,也压住我的感慨的成长故事。
这故事,是一份酸辣粉,味浓,有点特别;
这故事,是一张特制弓,坚韧,把我射出幼稚;
这故事,一池浅浅的水,清澈,映衬这那个追不回来的、咀嚼起来难以言说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