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论点!
乍一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似乎离我们很远 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字眼,突然心里面想到了《天道》的主人公丁元英的角色 ,因为在那个时代 人们对资本似乎很有感觉 !
有两种极端人生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一种是:在人生中花费大量时间结识人脉维系社交关系,积累人脉资本;
另一种是:远离人群,埋头苦修,用正确的方法读1000本正确的书,论文,锻造自己的思维模型,将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能持续投注的领域。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那条路径更大概率会胜出?
前者是多数年轻人曾经选择过的“阳关大道”,后者则是少数人走过的“林荫小路”。
前者积累的是社会资本。什么是社会资本?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林南在《社会资本》一书重的定义,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
比如我们在筛选一位高管,或者选拔一位人才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就是看中这个人的社会资本,比如:有多少行业内的人会听从他的意见?有多少人是信任他的?他在这个行业中的经验沉淀是怎样的?他认识那些行业中的人?
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力的特性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培养信任就非常的难,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国社会中的文化,也会处处提点我们社会资本很重要。要小心翼翼的维护,毕竟金钱与财富等经济资本与人脉等社会资本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切,所以也就出现了各种“你周围关系最密切的5个人就代表你的财富“的各种断言。
但是我们不经要深思,我的财富,我的人脉究竟是因还是果?这条路上有什么局限性么?有,当然有。
第一是受限于地域,更换工作,社交圈子极大的受限于你的地理位置,一旦更换位置,多数人就不好使了;
第二是不够稳健,因为与你建立稳定的关系的人,很多都是通过利益维系关系,利益是一个很容易分配不均引起纷争的“规则”;
第三是存在明显的天花板,你的生理机能有限。也就决定了,没足够多的时间和注意力。
你会追问,我真的只有去积累社会资本这一条路么?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有追求文化资本呢?这是因为人类演化习得的进化性偏差,我们更容易识别人脸。同时我们也受制于我们的大脑,大脑爱偷懒,大脑逃避学习抽象的概念。
同样我们也有另外一种方式-积累文化资本
根据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述,文化资本是借助教育行动所传递的文化物品。激发他提出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是他注意到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与他家庭所处的社会阶级相关。
他将文化资本划分为三种形式:具身的,客观的,制度的。
具身的:它只属于你,文养气,诗洗心,它不因地而异,不可转让,始终为你所有;
客观的:你的藏书,你的作品;
制度的:各种文凭,证书与资格认证
你赋予了你的文化资本以灵魂,而文化资本也会反向塑造你。社会资本中的那些受限制的点,在文化资本中都荡然无存,在现实中,文化资本是更容易洞穿不同阶层,不同时空,实现认知升级,阶层跃迁。
不论是应试教育下的名校带来的社会圈层的变化,抑或是东方的曾国藩,毛泽东,西方的富兰克林,芒格,在年轻时的孜孜不倦的学习,那种认知层面的根本上的变化,让他们能在岁月的长河中,被识别,被保留,被传承。
若文化资本那么好,那为何身边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开始积累呢?同样也是因果不明示一个现象,“你周围关系最密切的5个人就代表你的认知水平。”我们深陷于忙碌的生活与社交关系,我们忙着完成,老板的任务,家人的要求,社会的物质欲,却从未给自己一个营造一个适合文化资本积累的社会资本圈子。
你会说,很多事情是个人还未觉醒的时候,就已经确定的事情,当下不可改变。比如家人,同事。但是在当下的通讯体系下,你就真的不能改变么?
督促你认知向前的朋友 VS 带你赚块钱的朋友;
勤勤恳恳积累文化资本 VS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积累社会资本;
向穿越时空的人物学习人生的路如何走 VS 向畅销书作者学习身心灵平衡;
一切都是在不同阶段的,你的选择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