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出生在汉文帝时期,西汉临淄人,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之女,缇萦的父亲有五个女儿,缇萦是淳于意最小的女儿。
01、自小倍受宠爱,聪明伶俐
作为父亲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自然是受尽父母百般宠爱,从小在父亲的宠爱之下成长,却没有养成娇生惯养的性格。
淳于意的这个小女儿,酷爱读书,聪明伶俐又善解人意,勇敢果断敢作敢为。
02、父亲医术精湛
她的父亲淳于意是齐王府管理仓库的主管,人们有时也称他为“太仓令”或“太仓公”。
淳于意年轻时爱好医术,拜名医公乘阳庆为师,学习医术。
阳庆没有儿子,就把淳于意当作传承医术的徒弟悉心调教,他让淳于意把之前学到的所有的药全都忘记。
然后把自己辛苦研制的秘方都告诉了淳于意,接着又传授给他黄帝和扁鹊的脉书,以及五色诊病之法。
三年后,淳于意得到公乘阳庆的真传,医术非常精湛。
他能够预知人的生死,一经下药,无不应验,因此名声大噪。
经过他治愈的人有很多,比如齐国中御府长叫信,他久病不起。
淳于意为他把脉,诊断他只是热病,暑热多汗,脉搏衰弱,是不会危及到生命的。
淳于意还推测他的病形成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在寒冷的天气在河里洗浴,身体发热造成了,他的话一出口,立即得到病人的赞同。
信声称他曾到过楚国,在过河时自己的马受到了惊吓,连人带马都掉到了河里,全身衣服都湿透了。
身上也一阵一阵的冷,冷过之后又像火一样发热,不能见寒气。
淳于意于是就给他抓了一些驱寒的药,服食了二十几天,就恢复得像原来一样了。
还有一次,齐王请淳于意为侍女们诊病。轮到一个叫竖的,竖说自己没有病。
可淳于意悄悄地告诉侍女队长说:"她的毛发色泽、脉象都无衰减,但病已伤及脾胃,不要让她过度劳累。到了春天,她会吐血而亡。
到了春天,果真竖摔倒在厕所里,吐血而死。
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 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
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03,父亲被人诬告,受肉刑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异常。
由于仓公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仓公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大祸。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有个大商人的妻子患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女人吃了药不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
大商人就告淳于意是庸医杀人,当地的官吏收了那个商人的礼,没有怎么调查就把淳于意判成“肉刑”。
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
淳于意自然是惊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吓得面无人色,哭成一团。
淳于意没有儿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长女、次女业已出嫁,只剩下三个女儿在家。
淳于意万分伤感地对夫人说:“你为我生了五个女儿,紧要关头却没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场,奈何!”
04、缇萦冒死救父
姑娘们低着头直哭,那个最小的女儿叫缇萦,她又是伤心又是气愤。
她想:“为什么女儿就没有用?难道我不能帮助父亲吗?”
(1)陪父进京,悉心照顾
幼女缇萦年方十五岁,挺身而出,愿意随父起解西入长安。
一路上照顾老父的行程,更要上书皇帝,愿入宫为奴,以赎父罪。
全家人抱着渺茫的希望,收拾简单衣物,父女俩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运之途。
淳于意虽然知道汉文帝是个非常贤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宫中,年仅十五岁、未见过世面的女儿能够见到皇帝吗?
皇帝会相信她的话吗?几乎没有什么希望,淳于意带着绝望的心情出发了。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
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她父亲被押入狱中。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
(2)冒死告御状
年仅十五岁的缇萦冥思苦想,发挥了自己的洪荒之力,终于写好了上书汉文帝刘恒的状纸。
然而这个乡间女孩到长安市后,在繁华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觉得手足无措,投诉无门。
缇萦在偌大的长安城到处乱找乱碰,根本找不到能见到汉文帝刘恒的方法,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一天,终于有好心的官差,出于对这个女孩子的同情,提点她:最近汉文帝刘恒会外出打猎。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很明显困难重重。
她想出猎的汉文帝刘恒那也是车骑络绎,旌旗蔽空,随从如云,怎么能够让他们风驰电掣的车驾停下来,听自己上书呢?
一个弱女子要想犯颜拦驾上书救父,犯颜一定会惊扰圣驾,拦驾更是绊阻皇帝的车骑前进,两者都是大不敬的举动,唯一的后果就是杀头抄家。
倘若犯颜当时被认为是刺客,立即格杀,什么上书救父,都成了泡影。
但是,缇萦救父亲的心愿是如此强烈,就算是被当做刺客一刀给砍了,她也要试一试。她选定灞桥作为她犯颜上书的地方。
这是一个秋意萧瑟的清晨,秋风瑟瑟,阵阵寒意袭来,灞桥千年不变的柳枝还在风中摆动不定,像缇萦不宁的忐忑的心神。
形单影只、衣衫单薄、满面愁容的缇萦跪在路的中心,双手高举预先准备好的书状,静等皇帝车骑的到来。
远处尘土飞扬,渐行渐近,皇帝的车骑终于出现在眼前。
当左右武士像拎小鸡一样,把瘦小的缇萦押到皇帝跟前。
(3)文帝慈悲,下诏书废除肉刑
当汉文帝一眼看到惊恐不安、惶恐无助的缇萦,第一反应不是被惊扰的震怒,而是感同身受的怜惜。
不同于其他的帝王家子弟,汉文帝刘恒是体会过骨肉亲情的,天性悲悯的他被缇萦的孝心和亲情打动了。
内心深处立即涌起一股怜惜的心念,吩咐左右接过她的书状,并不许为难她。
汉高祖总计有八个儿子,吕后砍砍杀杀,迫使薄姬带着当时年仅八岁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北上酷寒荒凉的代郡就国,十多年在边地饱尝艰苦。
忧患中成长的岁月,使汉文帝深知骨肉亲情的可贵,更亲身体验过民间疾苦的情状。
他是个大孝子,母亲生病三年,他无微不至照顾母亲,每次母亲喝药前,他都亲尝汤药,他的故事被写入二十四孝故事中。
如今虽贵为天子,仍然时时以临深履薄的心情、戒慎恐惧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君权治理国家。
汉文帝拿着状纸仔细看了起来,只见状纸上写道:
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
这会儿犯了罪,应当受到肉刑的处分。我不但替父亲伤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一个人砍去了脚就成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要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我愿意到宫里当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恳求皇上开开恩!
阅罢书状,再看着眼前这个凄苦无助的小女子,不就是当年自己仓皇离京时的化身吗?
又想到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这种胆识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
汉文帝不但同情小姑娘这一番孝心,而且深深地觉得过去的肉刑实在太不合理,于是当面赦免了她父亲的刑罪。
汉文帝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书:废除了断肢体、在肌肤上刻字的“肉刑”和连坐亲属的法律。
姑娘缇萦不但救了自己的父亲,也替天下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情。
被释放的淳于意带着女儿缇萦回到了齐地,从此专心济世救人,业余医生变成了妙手仁心的专业医生,有口皆碑,造福乡里。
04、文帝减刑,深得人心
汉文帝减轻刑罚,有人就怕这么下去,犯法的人一定会增加。
可是正相反,犯罪的人越来越少了。据说一年里头,全国犯重罪的案子一共只有四百件。
这是因为汉文帝体恤民心,善待百姓采用了一系列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