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二十九)
(接上篇)
2)长处和短处
“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就算拿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和最差的人作比较,前者也不见得在所有方面都强于后者。如果一个人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那么大概率就会变得比较自卑。尤其是孩子。虽然竞争驱动是为了找差距然后弥补差距,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孩子用短板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变得自卑,这不但失去了竞争驱动的意义,还对孩子产生不良后果,实在是不可取。
相反,一个人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较,虽然可能心态比较好,但是会无法客观地认识自己,变得自负和偏激,最后也会出大问题。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也大概率会由于变得骄傲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5a2b4dc7f002554a.png)
所以一定要教孩子既要与别人比较自己的长处,也要比较自己的短处。长处就要继续坚持和发挥,短处是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与别人的差距就是自己提升的目标。这样孩子可以在平和的心态中通过竞争驱动获得内驱力。
不过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往往不清楚应该怎样与他人比较,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从更高的维度来指导孩子,既要让他们了解自己与他人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也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孩子的短处,而使他们丧失信心。
3)跟不同的人比较不同的事情
在竞争的环境中,比较的目标不要是同一个人。前文说过,一个人总是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是与一个人比较的话,那么自身提升的高度和广度就会差很多。即使全方位地超过了这个人,取得了相对优势,但是由于这个人的各方面不一定是最强的,甚至有些方面是偏弱的,那么自身的提高幅度就会大打折扣。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d6e95974316068b0.png)
正确的做法是要跟不同的人比较不同的事情。比如与A比语文,与B比数学,与C比外语,与D比体育。这样才能博采众长,使自己各个方面都能够不断地提高。同时也能与不同的人接触,增加自己的社交圈。
4)实事求是,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或多或少而已。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了看起来与别人一样或者比别人强,而自己的实际能力达不到的话,有些虚荣心强的人可能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比如有些人明明在某学科不如别人,但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就不懂装懂,或者干脆把别人的成果说成自己的,更有甚者通过破坏别人的成果来突出自己,这些都是虚荣的表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71380c52a6579d67.png)
如果自己真的没有那样的能力和水平,别人认可有什么用?到头来还是自己受罪。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这些人。有些人为了圆谎,就不断地编织谎言,从而把一件小事变成大事,把小谎变成大谎,甚至有些人泥潭深陷,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些人性的弱点在孩子身上可能会放大。其实作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正常的,这也是人的自然性所致。关键是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时,家长是否能应对得当。如果至少一味地批评和否定,可能会使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学会伪装。家长应该通过对事情的总结和反省,循循善诱,才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坚持实事求是,不浮夸,不虚荣,真正地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才是正确的成长道路。(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