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98711/5288691f1266f2b0.jpeg)
一天晚上我正气郁,自己一天没带孩子下楼玩儿,忽然听见楼下吵吵起来了,侧耳静听,原来是俩大人因为孩子的事儿吵架,起因是一个孩子可能伤到了另一个孩子,没有道歉,被伤到的孩子妈坚决要求那孩子道歉,可能又找到了伤人孩子的家长吧?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是两方家长吵起来了,那天晚上院子里特别热闹。
其实我带孩子的时候就特别怵发生这种事儿:俩孩子争执了,家长也卷进去,大动干戈的。所以现在自己带孩子在楼下玩儿总带着小心,要是自家孩子怎么着别人家孩子了,我都赶紧代为道歉或者拉孩子走开,与此同时我也得时刻注意着那种特别强横的孩子伤了他,有苗头的时候就赶紧走开——跟孩子之间的互相打闹打急脸相比,我更不想让孩子看到家长们吵架的场面。而这种小心其实跟我带孩子的初衷已经很远了——我本来的想法是,孩子们的矛盾他们自己解决,我们做家长的不掺和。可是我发现在现实中不大行得通,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只要孩子们之间一有争端,家长们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介入其中,代为居中斡旋或对抗,搞的我好郁闷,虽然大部分家长们也都是好意,不想让孩子有矛盾。
再说说学校里那些事儿。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日本学校会组织学生登山露营之类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虽然很少,但还是有过学生坠亡的事件发生,但没有家长认为责任在学校,向学校索赔的,他们认为既然有这种活动,就存在这种风险。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接连看到一些我们中国发生的新闻:某小学运动会上,参加过接力赛过后的一个学生突然倒地,就医后一个月终告不治,然后家长向学校索赔99万,说是要给孩子讨个公道;另外一所小学的操场上时不时会有野猫光顾,小学生们特别喜欢课间和小猫们一起玩儿,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手被野猫添了一下,后来家长要求学校坚决不能让野猫出现在校园中,但野猫这种动物岂是那么容易控制的?学校控制不了野猫,只好控制学生了——课间不许到外面玩,都给我在教室好好呆着吧。
这些新闻不知不觉就让人心情沉重,对孩子未来的学校生活也产生了矛盾心理:既不想让他受到伤害,又不想这样搞得草木皆兵,把所有责任都往学校身上推,搞的学校最后什么活动都不敢搞了,那学生在学校还能得到什么成长?获得什么乐趣?现在只要一看到学校或幼儿园搞春游远足之类的活动竟然莫名生出一种感动。
还有一条新闻是关于家长群的:某天一个家长在群里给老师留言,说孩子的感冒药在小书包里,麻烦老师提醒小孩子吃药。老师回复家长放心。然后家长群就炸锅了,一开始矛头一致指向那个家长,说他们家孩子生病就不应该上幼儿园,传染其他小朋友怎么办。那个家长怼了回去,说你们家孩子生病那是你们身体素质有问题,我天天要上班家里没有人带孩子不送幼儿园怎么办?然后家长又开始炮轰老师,指责老师不应该让这个孩子来上学,应该请假休息……
顿时感觉好丧,也不知道这幼儿园和学校的江湖究竟有没有这么惨烈。
这些日子我总爱带着孩子在各个幼儿园外面瞎逛,让他看那些哥哥姐姐的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园环境先混个脸儿熟,别将来适应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发现小孩子是免不了被老师呵斥,推搡之类的。我发现现在我的心态跟以前稍稍有了不同。之前,我总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理应得到老师春天般的关怀,蜜糖般的微笑,最起码不能凶吧。现在我觉得,只要没有上升到虐待或蓄意伤害,普通的吵啊呵斥啊也挺正常,我们自己在家还免不了孩子皮的时候怒眉瞪眼瞎咋呼呢,老师一天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再有个把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怎么可能时刻做到春风化雨呢?那不是人了,成神了。当然性质变了的恶性事件另当别论。
其实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初步社会化的过程中,只要确保父母能给予足够而正确的爱,就够了,他在外面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接触接触,喜怒哀乐都经历经历,也是件好事儿,这样的孩子才皮实。该玩儿玩儿,该吵吵,该打的架就打,有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你,也有老师和小朋友讨厌你,这都正常,即使是被打了,挨欺负了,只要不是上升到性质恶劣的校园霸陵,孩子也没有产生抑郁和社会退缩,大可不必代孩子出头,一边责骂孩子懦夫,一边要找对方拼命。告诉他需要帮助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不需要的话,自己处理就好。
当家长的不可能跟个保护层似的360度无死角的保护孩子一辈子,他长大后进入社会,那得见识多少各色人等,经历多少阴谋阳谋,踩多少坑摔多少次跤啊,要是从小整的跟温室花朵似的,经不得一点人心叵测,血雨腥风,估计社会的宫斗剧,一集都活不过。与其跟刺猬和母鸡一样的保护孩子,还不如收拾收拾自己的玻璃心,让自己先强大起来吧。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想起了被我看过无数遍的《三毛流浪记》和《阿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