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到鬼谷子先生和易县云蒙山的一些趣事,有传说、有穿越、有正说、有戏说、有跑题、有附会、有啰嗦........,截止到现在有84次的阅读量,报告大家!

今天的主题是鬼谷子先生的三本书,这个话题有些严肃,按理讲不了的,因为本人才疏学浅,非圣人不能解经,非贤人不能解书,但今儿也不管它了,爱咋地咋地,就一个字“玩”。

托大家的福,拜大家所赐,我加紧又读了下这三本书《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本经阴符七术》,既惊且惧,又悲又喜,惊的是这里边惊涛骇浪,惧得是里边权术万千,悲的是自己咋这么傻尼,喜的是还好自己没瞎干.

好了,下面先介绍第一本书《鬼谷子》,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从而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改变人类社会现状和国家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目录:
第1章捭阖/2章 反应/3章 内楗/4章 抵戏/5章 飞箝/6章 忤合/7章 揣篇/8章 摩篇/9章 权篇/10章 谋篇/11章 决篇/12章 符言/13章 转丸(失传)/ 14章 却乱(失传).
怎么样?各位朋友,够意思吧,这目录惊心动魄吧.且看第七章和第八章[揣、摩].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 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摘几句原文以飨读者:
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
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感到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的,这是最难的。因此说:“揣情,最难把握”。游说谈判活动必须深谋远虑的选择时机、洞达先机、知微见著,任何事情在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晓得蝴蝶效应。谋定而后动。
好了,下面说鬼谷子先生的第二本书《关令尹喜内传》, 在这部奇书里,鬼谷先生重点宣传了道家的理论原则,即尊崇自然、清静无争、不炫耀和斋戒、中食。阐发了贪心短寿、心诚得道、作恶受罚的道理,主张以“道”来普度众生,反映了道家的理论和观点,还记述了老子出关、尹喜拜师、老子惩罚徐甲、尹喜青羊肆寻师等事件。

摘几句原文以飨读者:
王曰:“道士,道法最何为贵耶?”道士曰:“吾道贵自然、清静、无为及斋戒、行中食........”
这是罗宾王向老子问道,语句通俗,不逐句解释, 难在最后一句话"行中食, [中食]道教术语,修道之人必修功课,具体做法......?卖个关子,恕在此不能公布,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如感兴趣者,可当面玩耍。
下面,开始第三本书《本经阴符七术》,此书前三篇讲诉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这本书不仅义理精深,理论严谨,也有七术可以操作,是一种非常具体的养生方法,可以说是五禽戏等仿生导引术的鼻祖,大家听一下名称,“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散势法鸷鸟”。
先说义理: 此书开篇提出:养生之道,首在养德。古代养生历来重视德行修养功夫。.《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认为“道”与“德”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庄子·天地》篇说:“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重视内在德性修养。东晋葛洪真人指出,“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求,皆不得长生也”,唐药王孙思邀真人也曾说过,“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故养德是养生的最重要基础,摄养心神是养生的根本方法.

下面配合原文及译白,以飨各位亲朋好友:
调神养气方法有两点:
一、虚静安己,心气合一。养神之法在于虚静,虚静之要在于养心。
《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一段,摘几句原文:“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
心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有了某种欲望,老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培养志气就会心思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如果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精神颓丧,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培养志向呢?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开始;自己镇定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愿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畅,经常固守,就能够震慑对方。
厉害吧,养生首先要立志,颠覆您的价值观吧?是不是玩大了!!!
再强调下:为什么要立志?因为立志的同时,就是去除思想枷锁的过程,有了正志,就会自发正心、正意、正行,思想枷锁自然就会放下乃至去除,去负意念入正意念,此消彼长,就会找到自己本具的自信,就会肯定自己,继而肯定别人。自肯肯他,心就会坦然安详,自然心气合一,身心健康。
二、无为安静,脏腑和通。“实意法腾蛇”一段有云:“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所以调神养气的另一方法在于无为,因循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顺其自然自然,就能脏腑和通,达到养生的目的。换句话说,立了大志,做正事,还不能沾沾自喜,要谦虚谨慎,当成没有一样,无为而作,作而无为,方和养生大道。

好了,这三本书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些了,谢谢大家的陪伴,下次再一起玩。
预告下期节目,[雍正帝和清西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