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听哲学》6月20日刊载了史蒂芬·平克的文章《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文章摘要如下:
何为启蒙?1784年,康德在一篇以“启蒙”为题的文章中做了如下回答:启蒙是指“人类从自己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康德宣称,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智!”
而上溯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理性时代,下延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自游主义的鼎盛时期的启蒙运动将“理性、科学、人文主义、进步”连在一起。
理性:只要你站出来讨论生活的意义,或者其他任何问题,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出的答案真实可靠、令人信服,那么你就是在诉诸理性,并同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给客观标准来检验。如果说启蒙运动思想家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便是主张积极地运用理性的标准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而不能依赖空穴之风、虚幻之源,诸如信仰、教条、神启、权威、异能、神秘主义、占卜、幻觉、直觉,或者宗教经典的阐释文本。
科学:所谓科学,就是对理性的加工提炼,并以此去解释世界。科学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它所带来的各种发现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二天性,以至于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人文主义:理性与启蒙运动思想家普遍意识到,必须为道德确立一个世俗基础,这就是将全社会男女老幼的个体利益置于部落、民族、国家或者综教的荣耀之上。真正能够感受快乐和痛苦、幸福和悲伤的是单独的个人,而非组织或团体。无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最多的人能获得最大的幸福,还是出于“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绝对律令,在启蒙运动思想家看来,正是人类个体对痛苦和幸福拥有相同的感受力,才引发了对道德关怀的呼吁。幸运的是,人性为响应这个呼吁做好了准备,因为我们被普遍赋予了一种能力:同情。同情,有时也被称为仁慈、怜悯、恻隐等。只要拥有同情他人的能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同情之环向外延展,由家庭、宗族出发,去拥抱整个人类,尤其是当理性告诉我们,自己以及所属的群体并没有什么异于他人的属性。我们不得不接纳世界主义,接受世界公民的身份。
进步:在科学的帮助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日益深入,在理性和世界主义的引发下,同情之心也在不断扩张。因此,人类完全可以在智力和道德上取得进步。不必屈从于当前的苦难和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也不必试图将时钟回拨,去寻找失去的黄金时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并不试图去塑造人性,他们所希望的进步主要集中在人类的各项制度方面。像政府、法律、学校、市场和国际组织这样的人造系统才是理性的用武之地,并由此改善人类的状况。
我将以上文章所说的概括为启蒙之光照亮了四处地方:思维的理性化,认识自然的科学化,道德价值的人文化,社会文明实践的进步化。
人就是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智慧去思考世界,去认识自然,去改造社会,去实现自我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
启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它已经通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真理性。启蒙之光,它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你,照亮世界!
网友评论